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2|回复: 0

夫妻俩的“菌”美生活

发表于 2020-11-20 20:45: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贵州日报
       11月暖阳里,水城县果布戛乡大寨村的食用菌基地,采菇工人穿着胶鞋、系着围裙、提着篮筐,穿梭各个大棚,采菇、包装、运输,一派繁忙景象。
  
  “自基地10月25日出菇以来,订单就特别多,目前已销售9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广州、重庆、贵阳等地。”
  说话的人叫缪贵军,果布戛大寨食用菌基地负责人,他与妻子朱运云是附近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户。
  食用菌分拣中心的冷库中制冷设备轰轰作响,缪贵军步履不停。
  “在零下3度的环境中‘打冷’,可以冻死菌丝,保证在运输中,食用菌不会再生长,以及出现变色、腐烂、变形等情况。”缪贵军说。
  通过空运,“打冷”后的菇3个小时就可抵达广州,4个小时抵达上海。
  “我们的食用菌品质相当不错,最高价格能卖到18元每公斤,而且经常供不应求。”说起产品质量,缪贵军很是自信。为保障食用菌品质,夫妻俩基本上是以基地为家。
  虽然现在产业做得不错,但创业过程让二人记忆犹新。
  2015年,在广东打拼多年的缪贵军夫妇,决定回乡创业种植食用菌。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技术以及受硬件设施限制等原因,损失了200多万元。
  就在这时,政府伸出了援手。在水城县的牵线搭桥下,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包括缪贵军夫妇在内的食用菌种植户提供了帮扶。
  “公司提供搭棚、租金、菌棒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用出钱,都是从最后的收益中扣除。”朱运云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他们租用了果布戛乡的86个大棚种植羊肚菌,直接就是“拎包入驻”。
  “种植食用菌,时间短、见效快,亩产可达两三千公斤,收入有四五万元。当时回来创业,这个决定是对的。”朱运云笑着说。
  夫妻俩不仅圆了创业梦,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务工。
  86个食用菌大棚占地面积110亩,30多名村民长期在这里务工。“采收高峰期,需要有50多人才忙得过来。”朱运云说。
  “采摘工作难度不大。在这里工作,我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大寨村村民陈碧粉说,她很满意当前这份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