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2|回复: 0

[维权中心] 赵作海这张“维权名片”究竟能打多久?

发表于 2010-11-8 09:29: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作海西装笔挺,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装着厚厚的案件资料。6个月前,坐了11年冤狱的农民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并获65万元国家赔偿。如今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公民代理人。什么是“公民代理人”?用赵作海的话来说,就是“帮人喊冤”。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张“司法公正的名片”,“看见我赵作海,就看到违法办案的终点。”这次他来昆明身负“重任”——一家开发商邀请他来维权。(2010年11月5日《生活新报》)
    赵作海是个典型的悲喜剧性人物,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名人。他不过是一个冤案“符号”而备受关注。
    赵作海死里逃生,重见天日。为了感恩社会,他欲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来替人打官司,帮人喊冤,声张正义。于是媒体利用这个“卖点”炒作,有冤无冤的都想利用赵作海这张名片为我所用。赵作海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公民代理人”。
    赵作海不过是悲喜剧性人物,普通的农民,也是冤假错案的牺牲品。他一不懂法,二没有帮人维权的底气,完全是凭借“名人效应”和舆论力量替人“喊冤”。他虽然有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张“司法公正的名片”,但事实上,他不过是就像人人都能印制的那些吓人头衔的名片。赵作海维权也许有效,但终归有限。在第二站上海的维权中因“身份问题”被法院拒之“席”外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相信法律却要相信赵作海,这是维权的无赖还是法治的悲哀?如果大家都寄望于赵作海来替自己维权,让赵作海为自己的维权鸣锣开道,那么赵作海不成了“大律师”了。其实赵作海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拉大旗作虎皮的“旗帜”。习惯了不怕舆论监督的官员们对赵作海们不感冒了,法律也不买赵作海的账。如今,开发商也邀请赵作海来维权。这虽是一个好的新闻爆料,但却不是一个正道的维权路径依赖。
    法治社会,依法维权是正道。不相信法律却迷信赵作海,岂不法治成“名治”?即使赵作海真的维权成功也是社会的不幸,是法治的悲哀。舆论不要把赵作海推向维权的风口浪尖上,人们也不要迷信赵作海。还赵作海本来面目,让他去务写正业。“名人”不过是手中捏紧的沙子,抓的越紧漏的越快,最后手中什么也没有。赵作海这个维权大旗不会扛多久。如果这个社会迷信“赵作海”们,企求“名人效应”维权,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把“赵作海”们当神看,总有一天赵作海也会出事,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中国法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