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9|回复: 0

[维权中心] 汽车消费维权莫侵权 车商的权益是不是被忽视了?

发表于 2010-11-8 09:31: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汽车消费维权中的各种现象和事例,我们司空见惯,“砸车”“马拉车”等悲情维权常见诸媒体。然而,在对汽车消费维权习以为常的背后,笔者近来常常听到车商的委屈:在消费维权中,车商的权益是不是给忽视了?

  日前,有车商负责人说,他们一车主发生交通事故,车毁坏严重,维修恐怕要花不少钱,然而很遗憾,该车没买商业险。车主说事故是由于车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于是将车拉至店前要求赔偿,并为此发生纠纷。经销商和厂家都很重视。但经过厂家专业技术鉴定,并不存在车主所说的质量问题。所以,车商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车主对此结果不认可,于是采取堵门、叫骂等手段施压,搞得车商正常经营秩序难以维持。车商说:都说消费者是弱者,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才是弱者。

  对于此类怨言,笔者也听到经销商和厂家这样说,此前在一个汽车消费维权座谈会上,车商维权成为一个话题。为什么呢?在汽车消费维权中,情况可谓千差万别,原因也各不相同,大部分消费维权是正当的、合理合法的。但在此过程中,一旦存在意见分歧,有消费者采取过激行为,厂家为了品牌形象和市场需要,往往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甚至吃亏忍受,谈何权益?

  我国汽车产销每年两位数增幅突飞猛进,汽车投诉和纠纷几乎与车市销量的增长幅度同步。不能否认,在汽车消费维权方面存在着举证难、鉴定难、成本高等难题,也不可否认个别消费者恶意索赔、不合理要求的情况,必须全面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正当消费维权坚决支持,但如果遭遇消费者恶意索赔,甚至讹诈,那商家同样是弱者,同样需要维权。

  而现实是,当发生“维权”纠纷时,舆论往往容易“一边倒”,消费者更容易获得舆论同情,部分片面传播往往对车商品牌名誉造成负面影响,有时也侵犯了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商家只能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寻求帮助。不管对消费者还是对商家,法律也不保护权利的恣意者,当面对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应该正当维权,同时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要将维权引入一种尴尬境界。让我们的行为更加成熟和理性,从而建立消费者与经营者和谐的社会关系。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