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7|回复: 0

双11直播带货和促销规则负面信息最集中

发表于 2020-11-24 06:27: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兰州晚报
  为全面了解“双11”期间消费者意见和建议,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聚焦“购物节”消费体验短板,完善“消费季”纠纷解决机制,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20日,《“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出炉。
  报告显示,今年“双11”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大消费负面信息最为集中。其中,直播带货的消费负面信息表现为,数据流量真真假假,直播人气“雾里看花”和明星直播生意火爆,售后服务无人买单两个方面。27天内,中消协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083条。每日负面信息量较为平稳,日均在12373条左右,其中11月11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从本次监测的舆情反馈来看,直播带货的“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
  不合理规则方面,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促销规则类负面信息915029条,相关负面信息在11月1日和11日较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双11”期间促销规则消费者在三个方面“槽点”最多。
  一是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给不同类型消费者数据“画像”并量身定制更“懂你”的商品和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少。二是不合并付尾款不能使用满减优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须熬到凌晨、“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硬规则”引发的无奈“吐槽”热度持续时间较长。三是诸如计算满减、津贴、红包、合并购买等堪比数学考题的玩法抬高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降低了便捷感体验,导致“尾款人”热情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