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78|回复: 0

华为研发流程再造案例

发表于 2020-11-25 20:29: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97年,华为意识到企业目前的业务流程无法适应战略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华为在1998年初开始以研发为切入点实施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即以研发为核心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当时选择研发领域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如果华为介入系统和终端两个市场,就需要开发手机产品。国外手机厂商利用研发优势获得了产品的市场占有优势,华为由于研发周期相对较长,自己新产品的推出总会落后于对手,这样国外厂商就会获得高价撇脂和降价放量两个阶段的利润;




二是研发环节属于企业经营的上游,一旦研发出现问题,会在下游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不断放大错误,企业整体损失很大。可以说华为以研发为切入点是找到了问题的核心。




为了IPD 项目的实施,华为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和专门的办公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项目组拿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其中包含了新的研发流程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随后各产品线着手推行新的IPD流程,其管理办法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




总的看来,大体的设计思路是希望通过研发人员与其它职能领域的相关人员紧密合作,打通整个研发流程的接口环节,逐步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这在方向上是正确的。然而,推行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新的流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混乱局面,旧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又产生新的麻烦,再造项目遭到很多人的抱怨。




虽然在后来的经验总结中,有各种对失败原因的解释,如:流程的整体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研发团队没有得到相应的授权、职责定义不清、缺乏新的绩效考核等等。这些问题也确实是失败的原因,一般的企业初次实施流程再造项目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甚至混乱。但如果从更为本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来考虑,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华为在没有对研发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仔细的重新设计,投入的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就急于调整了组织结构,这等于在不清晰具体要做的工作情况下就先调整了人员的安排,调整了权力和沟通的路线,其结果当然会造成混乱,这种混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由于变化多带来的不适应,而是存在着逻辑上的顺序错误。这一点在后来华为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1999年,华为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独自进行研发流程的再造能力不足,于是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参与项目。在IBM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再次启动IPD项目,这次IBM的专家和华为的工作人员花了很长时间共同对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把与研发相关的各种工作阶段、任务细化为一个一个的“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对各种活动如何组合进行重新设计。




IBM专家提出的把工作任务分解的方法对华为的人员触动很大。以前华为的研发管理只是针对需求描述、概念形成、产品初步设计等阶段以及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较为粗略地把整个工作体系进行了分解和描述,而在IBM专家的要求和技术支持下,现在华为需要把阶段和任务细化成“活动”,而且针对活动需要有详细的描述和必要的量化指标。这样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再造后研发流程的新结构,其后华为真正大范围的组织结构调整在2003年才进行,即在对研发流程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再设计和调整过程之后,才进行大范围的组织结构调整,这时个人、团队或部门就对需要做什么工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组织结构的调整有了落脚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