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26 15:38:06
|
查看全部
1、讲求贡献:“企业是‘创造客户’而不是‘创造利润’”
德鲁克发明了“管理学”一词,并在《管理的使命》中阐明了管理的真谛:
让组织实践有效;
让员工有成就感;
影响社会与承担社会责任。
德鲁克多次指出领导者需要不断的自省:"领导者”唯一的定义是拥有追随的属下,若没有遵循者,他们不能成为领导者;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引导属下做正确的事,因为领导才华是以领导者做事的成果来判定的;言行一致,树立典范;领导就是责任。
"贡献”一词几乎贯穿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
重视贡献会让你从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来;
重视贡献可以使你克服人先天的过分依赖他人的弱点,进而创造出一个坚强的工作团队来;
重视贡献可以使你跳出‘为组织内部所惑,跳不出组织之外’的倾向,使管理者的视野转移到‘外部世界’,转移到组织的成果来。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的目标是和组织或企业的目标息息相关的,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企业的八个目标:
营销目标;
创新目标;
人力资源目标;
财务资源目标;
生产力目标;
实体设备的生产力目标;
利润需要目标;
社会责任目标。
企业设定目标又必须达到三个平衡:
目标必须根据可以达到的获利能力,并且力求平衡;
目标必须与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之间取得平衡;
各目标之间必须相互平衡。
短期来看处于企业不同目标阶段的个人在地位和职责上会有所不同(即传统观念上认为销售和市场人员比人力资源从业者更有话语权),但是从企业和社会的平衡角度讲,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德鲁克强调:“企业经营的唯一正确有效的定义是‘创造客户’而不是‘创造利润’。”
所以在这个价值链上的个人唯一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组织需要你做什么”。
2、有效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有效决策要避免两个误区:“过分相信经验”和“过分相信自我”。“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之间变成极大的障碍”。
管理者尤其要注意“别将赌注压在自己认为有把握的事情上”。不经逻辑试炼的经验不是“严谨的修辞”,只是“漫谈”,而没有经过经验试炼的逻辑,不算是“逻辑”而是“荒谬”。决策的失误通常更容易发生在管理者自认为熟悉的领域而不是他所陌生但谨慎行事的领域。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仅有自己的见解还不够,还应注意“反面意见的运用”。
德鲁克就曾充分肯定了反面意见存在的合理意义:惟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于沦为组织的俘虏;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需要的“另一方案”;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这也正应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语。
德鲁克指出在面临两难的抉择时只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如果说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而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项。
3、用人之长: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得雇佣他整个人
管理是管事理人。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来,是理人的最高境界。德鲁克多次强调没有一个人是全才,优秀的管理者更擅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加以利用。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一无是处。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多。”“对人的多样化要有绝对的包容性。不能让企业成为改造员工个性的工厂。”
这就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韦尔奇则认为“一视同仁的人事政策是错误的,而‘差异化的人事政策’才是上策” 。他运用“人才活力曲线”将人才分为三个等级并进行管理:
A级占20%,留住此类员工并给予加薪、股票期权或晋升,调薪比例必须是B级员工的2-3倍;
B级占70%,按贡献予以奖励;
C级占10%,予以除名。
他说:“把一个人留在无法帮助他茁壮成长的地方,才是真正无情的假仁慈”。
杰克·韦尔奇,曾任通用电气集团CEO
参考韦尔奇选择接班人的条件,也许能更好的理解他的人才理念:
接班人是内部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消除遴选过程的政治斗争;
董事会深入参与该项决策;
接班人年纪轻一些,至少能坐满10年任期;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管理员工与工作。
虽然两人的说法大相径庭,但却都强调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选拔过程的公平性。
从自我管理的角度讲,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同样重要,扬长避短协同作战的“团队”更容易取得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