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各地城管一直在致力于改善自身的形象。一个叫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的组织,曾经在2008年启动了 “全国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年”的活动。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还搞了全国首个“城管誓词”,发誓做到“依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这些行动虽然都不乏争议,但城管力图通过公关和文宣活动改变公众刻板印象的愿望,可谓显而易见。
遗憾的是,驱赶和取缔摊贩犹如神圣的使命,贯穿城管执法始终的现实中,这种往往流于作秀的努力收效甚微。不过,公允地说,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鼓励,尤其应该赞赏的是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能不懈地朝着改善形象的方向持续努力。11月5日,武汉市城管局授予55岁的城管执法员杨维勋“城管执法模范”的称号,就是最新的例子。
这一事例之所以值得称道,首先是因为杨维勋获得这一荣誉不是惯常地由上级钦点嘉奖,而更多是得力于网友的推崇和举荐。9月23日,有网友观察和拍摄了杨维勋一天的执法过程,并将图片和说明发到网上,赢得4000多位网友喝彩。据报道,杨维勋执法12年,坚持执法讲理,一“守”二“劝”,从来没有收过摊贩货物。为了赢得管理对象信任,他坚持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执法,网友称他为“最美城管队员”,称这辆自行车为“最牛执法车”。
难能可贵的是,武汉城管局在迅速体察到并尊重了民意之外,还敏锐地洞察并把握到了城管形象改观的契机,顺势树立典型,要求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以杨维勋为榜样,亲民爱民,争先创优。如此这般将形象改观的重点放在城管的执法过程中,可谓切中了要害。相较于前述的那些一厢情愿的公关和文宣活动,这可谓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鼓励和表扬告一段落,就该进一步地反思和探讨,找到造成城管刻板印象的症结,探索让城管形象彻底改观的途径。假如每一个城管都是杨维勋,形象瞬间即可来个翻天覆地的改观。但既然杨维勋只有一个,这样的城管执法人员显然是少数,也可知他们的执法方式和风格在城管执法中并非主流。古话说,万紫千红才是春,这说明,要靠一勺鸡精让一锅味道已毁的汤变得美味,那也行不通。就拿城管执法中争议颇大的流动摊贩问题来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杨维勋式的执法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实施。
也就是说,在充分肯定杨维勋这样的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还应该在制度和执法理念层面解决问题,城管才有机会真正树立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和爱民亲民的新形象。比如,不独中国,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问题其实是一个曾经和现在依然困扰世界许多城市的难题。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式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以保障摊贩的权益为前提,依据法律,尊重程序,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最近就有一个生动案例,可资中国城管参考。最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在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期间,将街头摊贩驱逐出城,被“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告上法庭。10月20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终裁决,禁止政府基于各种行政决策,剥夺街头小贩诚实经营的权利。最高法官甘古利起草的判决书写道:“街头叫卖是人们谋生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需要贯彻一项成文法来规范街头小贩,而非打压。”(令狐补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