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告别地铁“电子噪音”陋习提升文明素养
12月1日起,新修订《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乘客不得将手机声音外放。但《守则》中并没有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罚规定。对此,上海地铁有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工作人员和执法队会进行劝阻。另外,上海地铁工作人员也逐步在列车车厢内张贴标识,以提醒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11月30日《澎湃新闻》)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可见,包括在乘坐地铁在内的公共场所,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乘坐交通工具,或是在大厅等候办事,掏出手机打电话,听听音乐,不仅可驱除等待时的孤独煎熬,而且还能沉浸在身心欢快的娱乐当中。可是,在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的文明素养良莠不齐,其在公共场合言行举止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乘客在坐地铁时,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听音乐,都会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而有的乘客却无视他人的存在,在地铁上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把电子音量放到最大。
殊不知,这不仅违背了文明《守则》,同时也是对他人不尊重。要知道,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在当前职场竞争和生活压力逐步加大的情况下,有的人就想利用乘坐交通公交时间,让每天紧绷的心弦静静地释放一下,或是闭目养神,或是静心思考。如果乘客连这点空间自由都无法得到满足,都不被人理解,那么,请问:那些在公共场所习惯用“电子噪音”干扰他人的人,你的文明素养去哪儿了?且不说,你在公共场所用“电子噪音”干扰别人,已经是违反相关文明《守则》了,单就从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相互支撑的群体。只有彼此都能相互关心理解、相互关照体贴,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才能更加温馨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花芳香四溢。
所以,在我看来,要想遏制地铁“电子噪音”,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乘客文明素养:一方面是靠个人文明行为的自觉养成,即便在无人监督之下,也要做到慎始如初,不要受外界不良习气影响,自觉告别“电子噪音”陋习,提升个人文明素养;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正面宣传引导,让广大乘客自觉遵守文明守则,做文明乘客;另外,就是要加大惩戒力度,对不听劝阻、我行我素、屡教不改者,还必须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将其纳入征信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