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解放军报
     寒风中,车队在鄂西神农架腹地快速机动。车队刚停下,武警十堰支队供保中队中队长邹坤就接到上级指令——“就地宿营,立即开设指挥所。”
中队官兵迅速下车,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同,勘察地形、选点定址、搭建帐篷、开设指挥所……很快,综合物资库、野战加油站、野战军械库开设完毕,油罐车、运输车进入点位,警戒人员前出展开警戒。
几乎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武警恩施支队供保中队则接到上级命令:“前方急需特种弹药和补给,立即派人前送。”
接到命令,该供保中队中队长叶飞快速定下作战保障决心,调配物资、紧急装载,运输车辆迅速上路……
“前方道路狭窄,车辆无法通过。”“特情”突如其来。军需保管员贾振帅和军械保管员刘胜威迅速下车,分别带着子弹箱和给养箱,借着地形和树林的掩护,以最短时间将弹药和给养送至目的地。
在更多地方,武警湖北总队所属的其他供保中队也正接受着类似的实战化“摔打”。
据该总队领导介绍,在这个时段对各供保中队加钢淬火正当其时。因为,经过近两年摸索,各供保中队建设刚刚“跨过第一道栏”,正值由公勤单位向全训建制单位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节点,趁热打铁、乘势而上组织实战化演练,有利于各供保中队更好地纠偏正向、强基固本、实现转型。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虽已初冬季节,但武警湖北总队组织的保障分队综合演练难度不减反增。
在各个演练场上,各供保中队官兵的转变与收获一再印证着这种“淬火加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武警咸宁支队供保中队军需保管员刘书豪根据实际情况,对战备物资合理分类,一部分就近存放在野外,一部分存放在经过隐蔽伪装的帐篷里,既方便分队补给,也使物资更加安全。
武警荆门支队供保中队军械保管员周黎将弹药运送到位后,碰上狙击手“阵亡”,行动受阻。凭借平时练就的狙击本领,他立即与观察员组队,进入新狙击位置,执行任务。
武警恩施支队供保中队油料保管员田从七为车辆应急加油完毕后,麻利地将洒在地上的油渍处理掉,以免暴露分队行动踪迹。
“冬季也成了拔节季。”现场感受着中队官兵的进步与改变,邹坤觉得这兵越带越有劲头,越练越有动力。他说:“春天从冬天开始,大家已经向着跨好下一道栏发起了冲击。”
一群供应保障官兵的成功“跨栏”
■宁建朋 董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鹏飞

武警孝感支队供保中队官兵雨中搭建帐篷。
“栏”就在那儿,最让人心焦的是,刚起步“惯性”就把方向带偏
10月初,在武警湖北总队孝感支队第三季度按纲建队总结讲评会上,该支队供保中队中队长闫磊身披鲜艳的红色绶带登上领奖台。
接过那面“红旗单位”锦旗时,闫磊心底似乎“格登”响了一声,脑海里的反应是:这第一道“栏”算是跨过来了。
闫磊所在的供保中队是2018年新组建单位。当时,随着武警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推进,各支队级单位成立了供应保障中队。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领导找闫磊谈完话不久,闫磊这块“好钢”就挪了个地方——从多年先进的执勤中队调整到供保中队担任中队长。
能够成为供保中队首任中队长,闫磊感觉浑身是劲,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但是,闫磊很快发现供保中队的情况和自己以前所在执勤中队有所不同,自己“有力使不上”。
“我们办公室的灯坏了,麻烦派人修一下”“能不能让小李过来帮我们规范一下枪弹清查制度”“给几个公差帮忙搬点东西”……一天到晚,闫磊的电话响个不停。
本来供保中队人就不多。正课时间,除去公差勤务,闫磊一看剩下的人,屈指可数。
刚开始,闫磊还觉得情有可原。毕竟,供保中队和警勤中队两者之间有些“血缘关系”,“对于公差勤务,供保中队能干就干些吧”。
两三个月下来,闫磊坐不住了。供保中队搭建的“四梁八柱”大多停留在纸面上,专门拿出时间制订的计划很难落到实处……很多问题的症结指向同一个现实:大家没时间学新业务。
闫磊找来油料保管员杨浩杰了解情况。杨浩杰粗粗算了一下,自己手头的日常工作就有10项。这些工作中,有一半都是“从以前的单位带过来的”。对照《军事训练大纲》要求,这些工作现在大多已经不是中队的主业。
虽然是“带过来的工作”,但“活总得有人干”,而且得高标准干。杨浩杰说:“一来二去,学新业务基本就没时间了。”
通过进一步了解,闫磊发现,官兵忙忙碌碌的状态之下,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随着一些新岗位的设立,所属人员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一时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去履职;面对系统而深入的专业履职需求,一些需要“从头再来”的官兵,客观上存在能力差距,并由此产生恐慌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下,一些官兵更乐意在昔日的“轻车熟路”中忙碌。
“供保中队是立足担负实战供应保障任务的全训建制单位,必须大力强化‘战保一体’的能力水平。”想着支队领导在供保中队成立大会上讲的这番话,闫磊心里很焦急:这样下去可不行。
邹坤是武警十堰支队供保中队的中队长。一次偶然机会,闫磊从邹坤那里了解到,邹坤也有着相同的“苦恼”。
一次,武警十堰支队供保中队好不容易邀请到兄弟单位一名优秀专业骨干来授课。上课前,邹坤接二连三接到要公差的电话。到上课时,台下的官兵所剩无几。
邹坤告诉闫磊:“很多时候觉得无奈,这就好像要去跨栏,明知道栏就在那儿,但一起步就被过去的惯性带偏了方向。”
当时的闫磊与邹坤所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供保中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但他们有一点很确定:得尽快从这种被动局面中跳出来,带领中队转入“为战而建”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