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3 11:38:00
|
查看全部
轻量化技术助力汽车产业变革
作为“工业之王”的汽车产业,在我省制造转型过程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会“智能制造助力汽车产业变革”分论坛上,100多名行业专家,围绕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智能产品研制、智能化工厂建设等问题,打造推动汽车智能化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与需求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
“江苏是汽车大省,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3年全国领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说,江苏产研院正紧密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需求,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布局落地一批研发载体和重大项目,打造面向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汽车智能化是必然方向,高效、便捷、安全、节能出行需求驱动汽车智能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说,以安全为例,道路安全出行需求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飞速发展为汽车智能化实现提供支撑。
目前,无人环卫、无人公交、无人配送、无人矿车等智能汽车不断涌现,应用于民众出行、物流运输,以及港口、矿山、园区等特殊场景。
“智能汽车进入协同发展时代,打造协同式自动驾驶系统是关键。”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成波说,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构建协同式智能交通系统,解决单车智能和传统交通管控的局限,实现高效、高安全的交通出行。他介绍,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在全国各地支持建设16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国内20多个省市发布道路测试细则,颁发测试牌照超过400张,“目前我国正处在技术研发推向示范应用阶段,各地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推广与商业应用。”
无论是普通汽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轻量化,辊压成型技术是关键。“传统工艺下,钢材在冲压时单段应变过大,易产生回弹,模具调试难度大,所以合格率不高。”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晏培杰介绍,他们已成功开发出新一代3DMAX辊压成型技术。
脑机融合也能服务智能制造
电影《环太平洋》中主人公通过脑神经连接机甲的原理可以在工业制造中实现吗?在大会“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分论坛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弘达向大家分享了脑机融合技术前沿进展以及如何服务智能制造。
什么叫脑机融合?陈弘达解释说,脑机接口和人机融合是不同的概念,其通过大脑和智能设备连接,跨越了传统的肌肉或者是文字的限制,可以实现大脑和机器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使大脑功能得到延伸拓展。
人类只擅长具有不确定性、时空关联性以及泛化通用性的任务,如语义解释、自适应学习、联想记忆、多模态信息处理等;人工智能擅长高精度、大计算量任务,信息不易丢失,与外设具有良好接口。“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结合,才能达到最佳,人机混合智能将是未来智能的最高形式。”陈弘达这样认为,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把脑机融合加入进来后,会使人类变得更聪明、更精准、更有力量,也更加强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