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3 11:51:28
|
查看全部
“十三五”期间,青岛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呈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底,青岛全市共有机器人企业50余家,实现营收近40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强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资源汇集、核心环节产业化,培育千亿级产业新生态。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达到了34.1%。
同时,本次活动承办地青岛高新区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拉动下,集聚了一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项目,努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有理由相信,通过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这个行业顶级平台,青岛将进一步放大产业发展环境优良、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等优势,增强行业区域协同,促进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新风口”风头正劲,青岛抢先布局
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尤其是疫情的冲击,使得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内需的不断释放,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青岛对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比较早。2013年,青岛就确定实施促进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战略,在高新区规划建设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园区。去年,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将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之一,机器人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3月,山东省内第一个机器人产业政策在青岛出台。
“目前,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已驶入‘快车道’,产业特色初步彰显,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涌现出一批优秀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链较为完整,产品涉及机器人本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链上企业阶梯式分布,呈现有利竞争和引领格局。”宋晓刚表示。
作为青岛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地,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一百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产品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青岛机器人产业一直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在“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青岛出现,如中智泓熵的教育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悟牛智能科技的农业机器人,澳西、伏羲的防爆消防机器人,以及钢铁侠的双足大仿机器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