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63|回复: 0

张胜林:用27年打造“made in china”桥梁热“IP”

发表于 2020-12-4 06:3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贵州到,汽车跳”……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国”贵州丛岭连绵,高低不平的地势地貌,使得贵州的交通建设要付出比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要高的成本代价,也因此制约了贵州的开放和发展。
  大地和空气也成为了最值钱的事物。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桥梁是连接一座又一座高山大川的肌体,也拼凑和见证了贵州发展的奇迹,已经工作27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张胜林对桥梁建设行业依旧热爱,每当项目图纸变成现实,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时间回到1993年,从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后,张胜林便作为一线技术员,参与了位于贵州省瓮安县的江界河大桥建设。
  那时候张胜林还是个小女孩,上桥都会腿软,凭借顽强的意志自己主动承担了项目测量、质检等多项工作并同领导同事不分白昼地探讨施工的关键技术,草稿纸也堆积如山。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在20多年前贵州桥梁建设过程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江界河大桥能否建成?多年来成为瓮安发展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张胜林只有一个目标,让瓮安以及周边县市日渐繁盛,脱掉不堪重负的发展瓶颈。
  历经700多个日夜,克服了施工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技术性难题,1995年6月竣工通车,当时坊间的老百姓总说:“全新的世界即将到来!”
  张胜林目睹了通车后第一辆班车从桥上驶过,她流下了动容的眼泪,感叹到曾经梦里的海市蜃楼终于成真了。
  江界河大桥不仅是“连心桥”,更是“致富桥”。
  江界河大桥还是国内首座预应力混凝土桁式拱桥,张胜林为该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由她负责前期工作和施工方案编制的世界首座飞燕式刚构桁拱组合桥广州新光大桥,其研发的“拱肋大节段提升安装技术”,对推动行业吊装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该桥同时获得詹天佑奖和鲁班奖。
  2009年,她担任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项目总工,面对长江上游水流湍急,大吨位浮吊无法到达桥位处等困难,张胜林刻苦钻研,最终创造出“门式浮吊拼装钢围堰施工技术”进行主墩钢围堰块件安装,以简易设备完成了钢围堰复杂施工,取得了极高的施工效益,获得国家级工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