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4|回复: 1

参透生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发表于 2020-12-5 14:54: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董少广

人都会从自己的哭声中走来,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去。从古到今,关于生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弗洛伊德这位热情洋溢地推崇和维护人类生的欲望的精神分析之父,做出的最后一个贡献是以安乐死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都弥足珍贵,求索“生”,惧怕“死”是一种本能。一个终身残疾的著名作家史铁生用不健全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哲理思想:“一个人出生了,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人既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创造的能力,但人无论有多大的创造力都无法逃避死亡这一自然归宿。”一代英雄成吉思汗临终时感慨:“我能征服世界,却无法征服死神。”

据说,北极圈内有一个古老的丹麦村,居民以雪地打猎为主,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是勇敢的猎手。然而,一旦上了年纪不能再打猎时,就自沉冰窟,解脱生命。他们认为,生命已成为一种痛苦和负担时,回归自然,解脱生命才是最好的方式。

2000年12月11日早晨,曾经轰动一时的《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静静地去了,他以自己对死亡亲历式的记录震撼着我们,使我们从中感受到生的超然和死的平静,这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

生命是上帝在每个人帐户上存放的一笔定额储蓄,生前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却每天都在开支它、消费它,直到有一天出现赤字。生命最大的寻常就是无常。两年前,即将迈入杖朝之年80岁的知名作家琼瑶发出一封公开信,说她近来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联想到自己的身后事,叮嘱儿子儿媳万一自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需要采取各种急救措施,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忌讳说死,而美国耶鲁大学有一门哲学公开课就取名“死亡”。2018年12月5日,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的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的葬礼上,他的长子、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及3位生前好友致悼詞时,插科打诨,把参加葬礼的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场面就像中国的单口相声大会。

今年1月20日,赵忠祥的儿子赵方在父亲的追悼会说,今天是家父赵忠祥出殡的日子,在告别仪式上,妈妈的建议是使用大家最熟悉的《动物世界》配乐,希望大家用掌声送别他,我想这也一定是他的心愿……

年迈的曹禺照着镜子说,上帝先让人们丑陋,然后使他们不再惧怕死亡,这种说法非常机智却过于悲凉,悲凉中又带着潇洒。死亡不仅是肉体上的消失,它摧毁了永恒,生前苦心孤诣求得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死后如浮云般消散殆尽。人来到世上是偶然,去是必然,死神既会光顾简陋的茅屋,也不会放过玉砌的龙床。

许多大智慧者都是站在死之界面上俯瞰生命全景和浮世万象的。苏格拉底以超人的智慧和风趣幽默的口才赢得了雅典人的一片喝彩,但雅典的权贵们却指控他以怪异的言论腐蚀青年,诋毁希腊及雅典一直信仰的灵魂,要么停止讨论演说,要么饮鸠而死。苏格拉底认为,为了活着而承认自己有罪便是耻辱,于是他神色若定,谈笑风生地接过盛有毒药的木碗……

死亡是一个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对这个问题都有非常高明的见解,儒家认为通过葬礼而安定的死亡不仅是告别,更是归来,不仅是分离,更是团聚。在宗教里,死亡被设想成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满进入至善,由苦难进入极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4:55:02 | 查看全部
死亡是一个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对这个问题都有非常高明的见解,儒家认为通过葬礼而安定的死亡不仅是告别,更是归来,不仅是分离,更是团聚。在宗教里,死亡被设想成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满进入至善,由苦难进入极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