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情况?
发朋友圈想不出精彩的俏皮话?做短视频不知道如何写脚本?不太有信心讲好一个故事?被几个字的文案折磨到抓头发?
你想通过阅读来学习一下经典作家的话术,看看文坛大师如何把一件事说得花样百出、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却不得不面对一连串致命打击——
“忙哭了!”
“没时间!”
“啃——不——动——啊!”
不要紧,这里有一本各路大咖都频频点赞的书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问题!
《刻小说的人》实拍图
《刻小说的人》,黄集伟、马家辉、李敬泽、杨葵、楚尘、梁文道、冯唐、阿乙一致推荐的书评随笔集。
作者比目鱼,一个能编程、能书画,还能把书评写得比小说更精彩的平平无奇小天才(敲黑板:本书题字绘画皆他一人承包哦),大佬看了他的文字都称赞不已↓
阿乙说:“比目鱼是值得信赖的试读员。”
马家辉叹:“原来书评是可以当作散文跟小说来写的。”
读者读了更是拍案叫绝↓
“小说种草小能手”“令人备受启发的私人阅读史”“比目鱼是我的灯塔”……
现在,来看看他怎么带你快速成为文学品鉴小达人,让你即刻获取你想要的技能!
▍古灵精怪的文学书单,带你一秒get各派经典作家与作品的精华!
《刻小说的人》中,比目鱼不仅重新解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你高中就已知晓,却没空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更一步步拆解《2666》《白牙》这类正当红,但难啃又难携带的文学大部头。
他用短短几篇文章,在数分钟内介绍作者、分析文本、精妙点评,一气呵成。一部你几个月都读不完、看不明白的小说,他让你在地铁上、咖啡馆里、入睡前,随手一翻,秒懂其精髓。
同时,他还带你见识了其他常规书单不可能有的精彩作品——
“大杂烩小说”《云图》,集旧式文风与未来文字于一体,读起来像严肃小说,又像通俗小说,还像科幻小说;
“倒带小说”《时间箭》,倒着时间写,“好像把一部影碟从尾到头播放了一遍”,而你也不得不倒着读下去;
“低俗小说”《洞之屋》,全篇马赛克,除了性什么也不谈,却能让你读出黑色幽默和原始人性……
读完之后,你也许会缓不过气,只觉光怪陆离,小说家们歇斯底里。
但比目鱼告诉你,小说本就是一种拥有千百种面孔的东西,而且,“光怪离奇的社会也许需要光怪离奇的作品来表现,在一个歇斯底里的时代里,有一批歇斯底里的小说难道不是很合情合理的现象吗?”
▍比小说更精彩的作家八卦,帮你积累聊天、码字、在线搭讪的有趣素材!
有人这么评价比目鱼:“虚拟书评写得跟真的似的,正经书评写得跟小说似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位大佬是个小机灵鬼,先给一堆自己虚构的书写书评,写得让人信以为真,等写起真书评了,又玩起小说笔法,让人身临其境,简直分不清真假。
《刻小说的人》里,他就是这样写各路作家的生平故事和文坛段子,角度清奇有趣,满足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说起马尔克斯,你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个留着小胡子,两根食指敲出《百年孤独》的严肃作家形象。
写作中的马老师,图源网络
比目鱼写他,却兴致勃勃讲起了他和略萨抢女人的狗血片段,告诉你啥叫“文坛是非多”:
面对迎面而来的马尔克斯,略萨矫健地抡起胳膊,让一记重拳正中对方的面门,马尔克斯应声倒地,鲜血从鼻孔中奔涌而出。
据说,两人翻脸与女人有关:当年略萨和老婆闹离婚(后来二人重归于好),他老婆曾向马尔克斯寻求安慰,而马尔克斯给她带来的安慰据说超出了略萨可以接受的范围。(《刻小说的人》P89)
你总觉得伍尔夫、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神坛级别的人物;但比目鱼偏从他们的肖像讲起,以整篇文章分析他们的精神疾病,让你知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大神也有你想象不到的落寞和痛: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女人的侧面像,这个女人的目光微微下垂,神情略显忧郁,像在沉思冥想,又好像沉浸在一个白日梦之中。照片中她的脸部线条柔和、轮廓分明,最显眼的是那只高耸而笔直的鼻子,仿佛来自于一尊古罗马大理石雕像。(《刻小说的人》P75)
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尔夫,电影《时时刻刻》剧照
往下读,你还会知道雷蒙德·卡佛和编辑有多少爱恨情仇、冯内古特写《五号屠场》怎么写到“快秃头”、奥康纳的作品为啥总逃不过被误解的悲伤……
可贵的是,比目鱼每写一个作家,几乎会读完对方所有的作品,客观严谨。你读时大呼过瘾,读完后会恍然,你对这些作家和作品早已不再是一知半解,也明白了:
“那些塑造过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作家,他们本人也无法脱俗——也是有血有肉的。”(《刻小说的人》P100)
硬汉海明威在线吸猫ing
除了书单和文坛掌故,《刻小说的人》也对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型进行了解析,带你轻松玩转大师们都青睐的“自由间接文体”“冷叙事”“悬念保鲜术”不说,更拓宽你的想象力,让你知道现实主义的写法也能不拘一格、天马行空!
作为一枚三次元里同样忙到飞起的程序员,比目鱼在为数不多的业余时间里,用阅读和写作,搭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也为我们亮起了一盏盏深入文学世界的指路灯。
尽管上班累、下班烦,但我们的生活里还有那些伟大的作家、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故事。总还有文字能抚慰人心,带给我们想象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