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2日,2020年广州市民营企业大会暨“民营企业服务周”启动仪式举行,广州民营企业服务周正式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广州发布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民营经济20条”3.0版),包括20项工作任务81个政策点,针对民营企业需求提出可行性举措,着力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设立民营企业服务周、推出“民营经济20条”、培养百名新时代穗商,从多项重磅措施中不难发现,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广州将更聚焦“服务”二字,以更准、更优、更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民营经济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2020年广州市民营企业服务周启动仪式上,通报表扬了80家抗疫优秀民企、20家商协会。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李鹏程 通讯员 穗工信宣
企业“轻松”办大事
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向民营资本开放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崛起最早的区域之一。目前,广州95%以上的市场主体,8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50%以上的进出口,40%以上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由民营企业贡献。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近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488亿元,占全市GDP的40.9%。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金域医学真的办成了大事。”金域医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疫情期间,金域医学承接湖北、广东、北京、新疆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区的核酸检测任务。截至目前,全集团累计检测超过2500万例,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
扎根广州,服务全国,金域医学是穗企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缩影。“对广州的营商环境,我们充满信心!”梁耀铭说。
疫情期间,广州支持民营企业共渡难关。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惠企政策,目前已新增减税降费近600亿元,减免租金26亿元,降低企业电、水、气成本2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费稳岗补贴31亿元,惠及职工400余万人。
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运行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广州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20条”3.0版提出,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实现“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坚决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清理、排查、纠正在招投标文件和实践操作中对民营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
在国企混改方面,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市属国企混改,推进一批新增产业投资项目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向民营资本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平台、产业园区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广州开启了营商环境3.0改革,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对照国内外最佳实践,以最高最好最优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2020年1—9月,全市市场主体达256万户,同比增长13.6%;其中,实有登记私营企业147万户,同比增长20.1%,个体工商户109万户,同比增长5.9%。民营上市企业超过140家。
广州还将出台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持续优化电力接入报装流程,为小微企业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电力接入“四零”(零申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推广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和中小民营企业联合竞买方式,降低用地门槛,提高用地效率。
培养创业“接班人”
遴选百名企业家入新时代穗商工程
人才是下好民营经济棋局的关键。启动仪式上,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广州将全力打造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有担当、高素质的新时代穗商企业家队伍。
从遴选对象看,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严格遴选100名优秀年轻一代企业家,原则上要求为40周岁以下(含40岁),企业注册地须在广州市范围内,年营业收入或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创二代接班人,年营业收入或产值2亿元以上的企业创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负责人,同等条件下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从教学团队看,培养工程将邀请院士学者、名企大咖教学,计划在一年时间内,为选拔出来的100名广州年轻一代企业家量身定制课程。
“看到课程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暨赛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丽婉是一名“创二代”,如今正在再生医学的赛道上奔跑。“相信为期一年的学习会让我们接触到更多行业大牛,让自己的政治素养、管理技能都有提升。”
民营经济要发展好,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核心要素必不可少。
广州“民营经济20条”3.0版针对痛点开出“药方”。针对用地难问题,推广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和中小民营企业联合竞买。针对融资问题,提出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拓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等措施。
在创新强化融资支持方面,广州目前已构建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新成立白云、南沙两个区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形成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多方风险分担机制。
今年6月,广州先后建立财政支持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运作的应急转贷机制,截至9月末,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11家合作银行机构已授信超过162亿元,实际投放超过85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比例占90%以上,受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2000家。
广州还在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成立广州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超过140家。
助力企业“争冠军”
广州已建159个中小企业服务站
民营企业“星星多,月亮少”是广州民营经济存在已久的一个痛点。如何培育更多的“月亮”?
“民营经济20条”3.0版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持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推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打造一批龙头科技企业。
既要“月色明亮”,也要“群星璀璨”。广州将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认定培育一批具有明显行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领军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隐形冠军”。
“创新体系应该是立体的、具有综合性的。产学研的结合就是要让不同的主体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作用。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中小企业要集中精力在其所在产业链的范围争取做隐形冠军,占领所在领域的市场。目前广州已涌现出一些隐形冠军,但还需要更多。”
培育企业做优做强,广州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引导企业从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科技人员等方面对标高企,提升综合创新实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283家,其中超过九成是民营企业。
要培育“参天大树”,首先要播下“创新种子”。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80家、众创空间267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9个。
2019年全市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8家,总量达到63家,居全省第一。市财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70%投向了民营和中小企业,有效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2020年为1.4万家企业减免税额超过132亿元。
“民营经济20条”3.0版还提出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目前广州全市已认定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1个,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3个,居全省之首。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在中小企业集聚区、重点行业协会建设159个中小企业服务站,形成完善的“市、区、园区”三级服务网络,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现场
减税降费、融资对接、科技创新、人才引培
民营企业服务周开展
4项专项服务活动
11月2日,2020年广州市“民营企业服务周”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本届服务周将采取“1+4+N”的形式开展。
“1”指的是11月2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全市民营企业大会暨“民营企业服务周”启动仪式。“4”指的是在“民营企业服务周”活动期间开展减税降费、融资对接、科技创新和人才引培等4个专项服务活动。
“N”指的是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在大会开幕式现场,市发改、科技、工信、人社等10个政府部门搭建服务摊位,现场向企业宣讲惠企政策,开展服务对接。
大会现场还通报表扬了一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商协会。其中,优秀民营企业80家(重大贡献10家、重要贡献20家、突出贡献50家),优秀商协会20家。
其中,重大贡献民营企业包括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和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星河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霍英东基金有限公司。
大会现场还对广州市第二批59家中小企业服务站进行了授牌,友谊酷都产业园、海珠同创汇、乐天智谷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园、暨南大学科技园等中小企业服务站代表上台接受了牌匾。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动税务、人社、规划、科技、电力等部门,深入服务站举办60多期“小企业 大未来”中小企业巡回课堂免费公益培训活动,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创新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课堂”的“双线”培训模式,培训约5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