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6|回复: 0

[书评] “换手”写武侠 邱华栋短篇集彰显侠义精神

发表于 2020-12-8 14:21: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不喜欢被认作一成不变的作家。写小说,应该具有创造性而不应服膺于定论。为了保持写作兴趣,我经常换换手,左手写了当代的,右手就写历史的,也许以后还会尝试科幻小说。”十五岁就曾写过武侠小说的邱华栋,如今推出武侠小说《十侠》(人民文学出版社)。11月28日,《十侠》分享会在京举行。

  “一组十篇小说,梳理出一条绵延两千多年的侠义精神脉络。我把一个个刺客、侠士放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对历史情景进行重新想象和结构。我作短篇小说倾向于写整个系列,有一种图谱式的组合感,展示拼图的不同侧面,类似音乐的不断回旋,所以单篇肯定是无法表现出这种企图的。”邱华栋说,《十侠》篇目的顺序,是按照小说涉及的年代由远到近排序的。比如,《击衣》写的是春秋晚期刺客豫让的故事,《龟息》以秦代为背景,《易容》则从王莽新朝的覆灭敷衍出来,写东汉的《刀铭》取材于《后汉书》,《琴断》重写魏晋名士嵇康,《听功》以唐太宗李世民换立太子事件作为叙述线索,《画隐》来到宋徽宗时期,《辩道》和蒙元时期忽必烈召开的一次佛、道两家辩论有关,《绳技》想象建文帝败于燕王朱棣后下落如何,《剑笈》的背景是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这些故事的叙述各有腔调,或活泼,或苍凉,或清逸,或悲壮,写出了侠的不同侧面,赋予人物以温度,也复活了侠的精神。

  有专家认为,《十侠》将侠客置身于著名的历史事件中,浮现出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的侠义精神脉络,而侠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意义。        (夏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