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65|回复: 0

打通设计边界厚植发展土壤

发表于 2020-12-10 21:13: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日报
      12月9日,2020年中国设计红星奖(以下简称红星奖)圆满落下帷幕。据了解,今年有5000余家单位超过7000件产(作)品角逐“红星”,相比去年,参评单位和产(作)品数量分别增长了28%和18%。经过评选,最终有296家单位的435件产(作)品获奖,获奖单位覆盖中、韩、美、德等国及国内20余个省区市地区。
  红星奖是北京市科委支持的专业设计奖项。2006年,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共同发起创立,每年举办一次。15年来,红星奖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肯尼亚内罗毕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40个城市举办180余场巡展,不断丰富内涵和服务,打造了一个兼具奖项专业度、关注科技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平台。在中国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大时代背景下,红星奖参评产(作)品也越来越呈现出设计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的大趋势,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增多,“设计”已经成为产业融合的“黏合剂”。
  创意设计巧取“科技经”



  一件小小的运动服,遇到汗水后会膨胀变形,形成点状结构凹凸状态,增加空气流通,从而减少湿透服装黏着皮肤的面积,更好地散发身体热量,避免因汗湿衣物引起不适,衣服干燥后就可以恢复原状。这就是红星奖获奖产品之一,由李宁公司设计生产的变型服。
  “变型服在设计时,使用了吸水膨胀助剂材料,还含少量抗氧剂、稳定剂和润滑剂。”李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材料通过滚动印花形式附着在面料表面,服装图案可任意设计,不影响美观,还能应用在任何的服装材料上。
  近年来,像李宁变型服这样的红星奖参评产(作)品越来越多,设计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设计师在设计中巧取“科技经”,利用科技创新力量,让设计更出彩。
  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团队设计的霍特医生·家用凝血检测服务设计方案也是代表之一。
  设计团队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合作,专利共享,在成型产品中运用了“多通道磁弹性传感器检测芯片”、“单一通道磁弹性传感器检测芯片”等四项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这是生物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团队多年技术攻关的成果,基于这些成果,我们才能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操作门槛、生产成本,保障检测数据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重庆大学霍特医生团队长表示,正是基于这些科技成果的使用,才能让“民主化设计”等诸多设计理念落地,在保证凝血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更大程度降低硬件成本,让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较低成本获取产品与服务。目前,产品已经在重庆多个社区试点,得到了医院、患者、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运用回收塑料瓶为原材料制成的服装、应用折叠屏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及曲面屏的LED显示屏……在红星奖中,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大型装备、设备类产品由只关注外观逐渐转向创新技术应用与人机交互、服务体验的结合等综合设计领域;同时,运用设计手段拓展创新技术应用场景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设计艺术,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上,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加密切的结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红星奖评委徐迎庆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