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48|回复: 0

汇聚金融力量 赋能实体经济

发表于 2020-12-10 21:14: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科技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两弹一星”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科技体制不断完善,全民的科学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下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越发体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虽然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升,个别领域甚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反映出一些系统性、机制性问题:基础科学比较薄弱、科学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不高;资本和科技条块分割,资本从过于功利的角度看待科技,不为科技服务而追求自身过度膨胀,以至于失去社会目标、“脱实向虚”。这些弊端导致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官僚化、行政化特征明显,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机制不顺,亟须加以解决。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强调,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金融是科技重要的支撑力量,是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对科技支撑不足,既有总量层面的问题,但更多是结构性的。金融体系对科技认识不足、支撑不够,既缺乏长期稳定的债权性资金来源,也缺乏成熟的股权融资市场支持企业创新。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的支撑能力,必须加深对科技与资本关系的认识,促进二者有效结合。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
  科学具有客观性、可检验性、逻辑性、实践性等特点,马克思曾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改造自然界和征服自然界的手段等命题,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科学”的丰富内涵。狭义的技术指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辩证唯物主义从人的实践活动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即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的基础。
  科学与技术本质上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具有同一性,但仍有区别:科学是人对自然界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而技术则是这种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其任务在于研究、发现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技术属于实践范畴,其任务在于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界。
  (二)发现与发明
  发现是人类认识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探索性活动。科学发现是指科学实践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做出新的科学发现。发明是人类创制前所未有的物质、精神产品的创造性活动。被发明的对象不仅需要是前所未有的,同时需要是先进的。一般认为,发现是揭示出概念性原理,是揭示规律。发明是研发出应用性成果,是对规律的应用。
二、科技与资本关系的演变
  (一)军事与皇权的推动:近代以前的科学与技术
  近代以前,科技的发展几乎是科学家孤立的、个体研发劳动的成果,并没得到资本形态的社会财富的直接支持。科学由好奇心驱动,往往以依附神学的形态出现;而技术伴随着人类运用工具而诞生,由现实需要推动。这一时期,军事因素和皇权因素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科技与资本的联姻:从宗教改革到蒸汽时代
  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与资本以“同盟军”面貌出现。工业革命后,科研成果被资本更快地投入产业应用,为资本增值服务,其内在动力在于科技与资本的相互促进:科技为增加剩余价值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资本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观察、实验、研究的物质基础。
  (三)资本对科技的统摄:电气时代的科技与资本
  这一时期科技与资本的关系体现为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技的融合化以及科技的资本化。在科学家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更加追求认识活动实用价值的同时,新技术的研发也更加注重以科学方法为规范和指导,“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在此过程中,科学与技术在多领域、多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而资本也开始按照其意志塑造科技发展的路径。
  (四)政府、企业与市场:现代以来的科技与资本
  从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科技进步在战争需求的推动下大大加速并广泛地渗入到工业领域的各个角落,但此时更多的仍是资本推动工业发展的模式,科技和资本的结合仍然没有成为主流。二战中到二战后,开始出现政府积极支持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具有代表性的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都是服务于战争和冷战目标的,这一时期资本推动科技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以DARPA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贝尔实验室为代表的企业主导模式。
  (五)科技与资本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回顾科技与资本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信用和资本既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进而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其自身也在服务科技的过程中不断演进并孕育了新的形态。贝尔实验室随着AT&T被拆分而衰落显示出企业资本与科技结合的局限性,也证明美国“资本优先于科技”的理念是错误的,但这并不代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相反推动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进入了新的阶段并形成了互为条件、深度融合的更高形态——科技资本。
三、科技信用与科技资本
  (一)科技信用的产生、定义与性质
  传统金融领域所指的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一种起步于借贷行为的社会关系。科技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它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信赖所产生的社会共识,这种理性的力量使得人们对科技本身,进而对科技转化为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产生信心,并最终成为具有资源配置等信用核心功能的社会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信用是一种广义的信用,是社会信用的一部分,不仅代表宏观社会层面的信任和信心,更兼具微观金融层面的各项融资功能。科技领域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支持科技发展的实践表明,科技信用中蕴含的融资功能应以股权融资为主。
  (二)科技资本的定义、性质与作用
  科技资本是科技信用与资本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科技信用对科研进行投资并预期实现增值的资本形态。这一过程表现为科技信用和资本交易,资本支持科研,获得科研成果,成果转变成收益并使资本增值。虽然与科技的结合并没有改变资本逐利的性质,但却使得资本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具有了更强的系统性发展能力,专注于高科技领域运作成为了科技资本区别于低级资本的主要特征。科技信用和科技资本是国家科研能力的专业化组成部分,科技信用可以配置科技资本,科技资本可以在关键点上聚集科研能力和资本,突破科技瓶颈,形成和延伸科技研发链、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科技资本体现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新的发展形态
  从科技角度看,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无有机构成的资本,如土地资本等无科技含量的形态;以科技作为外在指导,以产业、工业产出为内容的资本;以科技作为企业发展原生动力的初级形态;以科技市场为对象、资本市场运作为特征但不充分发展的阶段;以国家或全社会资本支撑的科技与资本结合的阶段;从基础研发到各类应用,都能得到国家或全社会资本支撑的、目前尚未出现的形态。这种形态下,资本充分被科技化,充满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充分理性的科技和充分理性的资本,必须也只能由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