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4|回复: 0

朋友稀缺是时代带给我们的疼痛

发表于 2010-11-12 08:02: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代人的友谊变味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12人调查显示,7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其中6.7%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仅1.1%的人表示身边的知心朋友“非常多”。受访者中,“80后”占49.9%,“70后”占33.3%。

  这是一个令人感同身受的调查。不管你承认与否,纯粹、真诚的友谊已越来越稀缺。“拜金主义横行”让友谊变味、很多人交友是出于利益考虑,都是不争的事实。“相识满天下,知心无几人”的现实,让人时常喟叹。“一桌不相干的人,吃着不相干的饭,说着不相干的话。客客气气地分手,此后再不相干。这便是人生常有的际遇!”作家王跃文在微博上的一句话,道出了现代人交友、处友的方式与态度。

  报道中有采访者表示,“(现在的友谊)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在校园之外,完全不抱目的的‘纯友谊’几乎不存在”。也许后一句话过于极端,但相信很多人还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况味。就像网络短片《老男孩》触痛了很多人怀旧的那根筋一样,单纯而美好的过去,和单纯而美好的友谊一样,在越来越功利化的现在,已经逐渐风化、逐渐稀缺。当渐渐长大、渐渐老去的一代又一代人“心茧”成为硬壳,目睹着年青一代的友谊被太多的功利牵绊,大抵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是的,朋友稀缺,可能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带给我们的疼痛之一。很大程度上说,虽然我们同是裹挟其中的“受害者”,但很多人所能给出的努力,不过仅仅是适应并接受。不是我们不愿意张开“心茧”的硬壳,不是我们不懂得如何教育下一代获得单纯而美好的友谊,只是,我们似乎都“信不过”,也“输不起”。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历经伤害和伤痛的经验,但一次次的耳濡目染,让我们接受了太多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足以让每个人都在心头筑起厚厚的堡垒,宁愿去功利化地交友,宁愿只去维系那些少得可怜的挚友,也不愿再用热情迎接热情。

  报道中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陈志霞认为,要还友谊以纯洁,还需政府、媒体、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这样说当然没有问题,可如果“分解”起来,可能太过泛泛。杨绛在《隐身衣》中说:“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这句话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会明白。可具体到交友、处友方式与态度的改变,估计很难。

  对“朋友稀缺”的调查的意义在于,它在纷纷扰扰的工作、生活之余,给了你一个静下来思考的机会。比如说什么是友谊、哪位朋友值得你珍惜。(李 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