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9|回复: 4

广州已准备好了!

发表于 2010-11-12 08:07: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jpg   

  亚运终于来了。盛大的开幕式今晚就将在羊城上演,为期半个月的盛会揭开序幕,超过10万亚洲客人来到这个城市。为了安排好人们的“食住行”,广州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首先是“行”,为了保障开幕式进行时的交通秩序,避免过多人流涌向开幕式所在地附近,交通交警等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不仅“亚运开闭幕式交通管制措施公布,地铁3号线体育西至客村段将停运”(《信息时报》11月11日),而且“广州亚运开幕式当日单双号限行时间延长至24时结束”(《广州日报》11月11日)。这段时间市民不妨留在家里看直播,避免添堵。

  来穗客人中,不少还兴致勃勃地去体验了一把广州地铁,并且体验出趣事来,“科威特足球教练广州坐地铁时要让座,阿婶热情谦让”(《新快报》11月11日)。阿婶就说了,来者都是客,没有主人占客人位置的道理。多可爱的市民啊,但愿这种文明礼让的好人好事能处处可见。

  参加亚运会当然希望亲眼看看开幕式,于是“住”的地点也成了关键,不少游客早早想办法“霸头位”,“为近距离欣赏烟花,广州临江酒店客房被预订一空”(《新快报》11月11日)。

  看完开幕式和比赛,接下来就该找吃的了,广州在亚运前已专门划出了几条美食街。品尝完了,多少还要带点回去当手信啊?别担心,给你介绍个好地方:“老西关小吃扎堆泮塘路,广州手信一条街九成饮食老字号已进驻”(南方电视台11月10日)。

  亚运在让广州城变得更靓更干净之外,也给市民带来一些看得到的好处,除了分发“亚运大礼包”、交通补贴外,近日“广州将再向13万低收入者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广州日报》11月11日),在“广州10月CPI同比涨幅达到3.9%”(《信息时报》11月11日)的背景下,这一举无疑是及时和必须的。

  不过,要获得上述好处应有广州户口,于是如何入户也成了关注点。这不,“积分入户开始申请,广州居住证办理人数猛增”(《信息时报》11月11日)。看来,广州魅力已越来越大,引无数外来者留连忘返,希望成为永久居民呢!

来源:信息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8:09:10 | 查看全部
让座的“广州阿婶”可以是任何市民

  今天,广州的一个秀美小岛——海心沙,注定将成为整个亚洲的大舞台,广州亚运开幕式将在这里开启华章,40多天的亚运赛程正式揭幕。

  亚运会在自家门口举办,无疑是桩美事。一来可以花较低成本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二来可以对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出点力。可不要小看这城市形象,说大了,它关系着广州的发展机遇,城市出名了,才有机会走上国际合作的平台;说小了,它关系着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

  提升城市形象,不只靠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外在“面子”,更多的还要靠城市的“里子”,比如说,城市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礼仪风范。亚运来了,作为广州市民,又当如何置身其中,为提升广州城市形象出一份力呢?

  昨天有报道称,前天下午,地铁三号线上,面对前来广州参加亚运的外国友人的让座,一位广州阿婶心直口快地推辞:“您是客人您请坐”。两人为了争着让对方坐,互相推让良久。这一幕让同车厢的乘客即时发上微博后,被广泛转发,人气高涨。亚运东道主“广州阿婶”赢得了网友们的交口称赞:“这才是我们广州人的好客之道!”

  要说广州人的让座,那是有口皆碑的,以前有坊间传说,在国内几大城市的公交让座调查中,广州排在第一。看来,广州人的让座之风名不虚传。这位“广州阿婶”一句“您是客人您请坐”,虽发生在亚运期间,但平时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广州人有着热情好客、以礼待人的优良传统,早上见面一句“早晨”,接受别人帮助一句“唔该”。在这个习惯背后,体现的其实也是“广州服务”精神。

  来过广州的人都知道,广州的商业服务精神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去商店,哪怕不买东西,只是看看,也会受到热情相待;去酒楼,哪怕吃得再晚,对饭菜怎么挑剔,也不会招来白眼……这种商业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来源于发达的商业,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已经积淀了良好的商业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体现了老广的精明,做生意都讲究“诚”和“礼”,礼遇消费者,做好服务,即便生意不成,人情仍在,说不定下一次就有机会。

  如何把这种商业服务精神渗透到城市精神中,内化到每一个广州人的言行举止中,亚运提供了一个提升的契机。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借助大型运动赛事,提升城市文明,几乎成了惯例。亚运从筹办到现在,“广州服务”的名片已是擦得越来越亮,这从外来嘉宾赞不绝口的“广州真美”、“广州人真好”可以看出。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把广州人的服务意识通过亚运这个平台,传递给亚洲乃至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发起寻找“广州阿婶”,实在没什么必要,因为每个广州人都会做出这种举动。当它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时,就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李子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8:16:11 | 查看全部
带给亚洲惊奇 留给广州惊喜

  今天,全中国、全亚洲的目光都将聚焦在此:海心沙、广州、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

  冲天而起的烟花,是喜悦亚洲绽放的表情;飞泻而下的喷泉,是激情广州洒下的泪花;迎风怒放的红棉,是市民狂欢的彩绸。潮起东方,一滴水,从珠江、黄河、长江,到底格里斯河、恒河;日出东方,一片帆,从珠江驶出,搏风击浪,驶向远洋……今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广州敞开胸怀,热情拥抱来自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

  如果说城市也有颜色,今晚的广州无疑是一片中国红;如果城市也有表情,今晚的广州无疑是一个如花笑靥。奔腾的珠江水与雷动的掌声交织,竞赛的运动魅力与城市的光芒辉映,点亮城市的夜空;广州与亚洲的对话,中国对世界的祝福,汇成歌的海洋。

  相约广州,精彩无限。45个亚奥理事会成员全部参赛,广州亚运再次实现了“亚洲大团圆”;42个大项、476个比赛小项,超过1万名运动员报名比赛,共享广州用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精心雕琢的体育盛会,品尝氤氲着岭南气息的文化盛宴。为此,广州付出了6年的努力。

  有付出,就有收获。广州亚运尚未揭开盖头,“穗美人”已亭亭玉立,惊艳全场。10日上午,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萨拉姆向媒体表达了对广州的感谢,并称“这就是亚运会,让世界看到亚洲文明代表了什么”;亚奥理事会秘书长兰迪尔·辛格则对广州竖起了大拇指:“Very Good!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为之自豪!”让世界看到亚洲文明,是对广州亚运最高的激赏。

  各国运动员也对广州赞叹不已。日本代表团团长市原则之说,“我要对亚组委做的卓越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约旦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赞叹,“太神奇了,这个城市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似锦的鲜花,广州‘花城’的名字真美”;科威特代表团团长尤瑟夫·布斯坎达尔表示:“广州的开幕式一定可以给全世界带来一个奇迹!”“神奇”、“奇迹”是对广州亚运的赞美,也是对广州、中国的赞美。

  赢得嘉誉,收获丰盛。广州亚运,给亚洲带来惊奇,也给广州留下惊喜。要是你6年前到过广州,今天再故地重游,你一定会惊喜不已:今天的广州,已经凤凰涅槃,脱胎换骨——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十年大变,一朝变现。蓝天白云之下,驱车在绿树茵茵大道上,看着窗外整饰一新的城市风景,欣喜之情由然而生;和风日丽之际,临涌戏水,鱼游人欢,此乐何极。这些都是市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亚运红利”。

  当你走进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运动场馆,随处可见的志愿者,随时为你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为广州亚运风景线。志愿精神,服务社群,公民精神得以褒扬。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是亚运留给广州无形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Sunshine again,梦想不会变,每一个故事,温暖着你我的明天,沧海桑田变化万千,真心蔓延到永远,在那太阳升起的东方,奇迹在你身边。”广州给亚运一个奇迹,亚运还广州一个机会。(练洪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8:17:46 | 查看全部
上好亚运这堂“公修课”

  今天,广州亚运会将正式开幕,于此激动人心的喜庆之际,我们当屏心凝气,静待光华绽放的荣耀一刻,并尽力按捺内心的激动,静心体会亚运的真谛,以满腔热情迎接亚运会的到来,细心琢磨如何当好文明有礼的“东道主”。

  亚运会不仅是一次激情四射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欢乐和友谊的聚会,更是亚洲多元文化交流、融汇的平台,体育竞技展其魅力,喜庆欢乐显其本色,而文化交融则透其内涵。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世界各地的记者、“拉拉队”、游客将借亚运之机欢聚一堂,共襄体育盛举,共享文化聚欢,传递美好感情,促进国际友谊。事实上,喜庆欢乐的氛围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贯穿了整个亚运历程,“印度瑰宝展”、“亚洲的记忆”摄影展等活动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开闭幕式、颁奖仪式、赛时文化活动等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欢乐的海洋也是文化的舞台。

  对于广州而言,迎接亚运会不仅是城市文明形象、市民文化素质的一次展示——展示广州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和作为东道主开放包容的亲切形象,展示广州人热情好客、文明礼让的言行举止,也是世界对广州亚运“成绩”的一次检阅——检阅场馆建设、市容市貌、交通设施等城市“硬环境”的改善,检阅赛事组织、志愿服务、市民素质、城市管理、文化观念等“软环境”的提升。这是一次收获荣耀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因此,我们要时刻怀有一种“迎考”的心态,把亚运会当作一堂公共必修课。

  既是公共必修课,也就意味着亚运会不光是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的事,而是事关每一位市民的荣辱福祉。亚运会是一次展示城市魅力的机遇,更是一个检验市民文明素质的“考场”,每一位市民都是“考生”,而迎接亚运会、做好东道主就是“考题”。

  亚运会这堂公修课的内容则包罗万象,不光体现在赛场之内——文明观赛,进场退场井然有序,热情加油而不喝倒彩,冷静理智而不喧哗起哄,举止得体而不粗暴野蛮……寓礼仪风范于每一个赛事细节,展文明得体给每一位宾朋,也体现在赛场之外——你在街头相遇时的一句“早晨”、“多谢”、“唔该”、“对唔住”就会传达一种沁人心扉的亲切温暖,使之成为广州的文明“名片”;你徜徉在珠江之畔时的一次微笑,传递的就是一种幸福内涵,使之成为友谊交流的纽带……当然,这堂公修课还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多年来事无巨细的周密筹备、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缜密科学的赛事组织、热情有序的市民参与等等。

  如果我们把整个亚运会历程当作一堂公修课,那么,开幕式拉开的亚运赛程就是一次“大考”,由此得出我们在这堂课上的“成绩”。其实,早在6年前广州成功申办第16届亚运会时,我们就已开始“预习”,就为迎来这样一个城市发展的转折点而准备着。所谓“学以致用”,若干年后,当我们面对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科学的组织管理、积极的市民参与……回头再看亚运会这堂公修课,再看这座城市绽放的喜庆欢乐,再看这座城市借此而华丽转身再上征程,当会认同,这是广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薛世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09:32:40 | 查看全部
哈哈,我也要出发去看亚运啦!广州,我来啦,亚运,我也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