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谈谈"职场动力"这个话题。反过来理解,就是要解决一个需求的问题,我们职场人在职场上究竟获得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一个理论,虽然已经老掉牙。但是,还是不得不提到的马斯洛经典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前者是由外而内,而后者必须是内外结合,甚至是由内而外的。
比如,很多人对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些做法是感觉奇怪的,毕竟比尔.盖茨早就财富自由了,还花那么多功夫做慈善和推荐书单,有这个必要吗?
这恰恰说明人的自我实现诉求是无止境的。
另外,你们都爱的马云爸爸以前常说读书没用什么用。
但是,最近,他也变了,他让身边很多人给他推荐书单和电影清单了。
为什么?
因为,阅读是最容易、也最经济发现生命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结合到职场来看,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实现都某种程度与职场有关。
这些需求的实现,较大部分是通过我们在职场中获取的报酬来辅助我们实现的。
物质,不可否认是获取职场动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比如肯定、表扬、赞许也是获取动力的有效途径。
进而,在职场上获得的成就感是更高层次的自我驱动力(动力)。
古人说的“士为知己者死”是另外一种在职场中见到的动力。信赖关系也会我们产生强大的动力,甚至达到可以牺牲自己利益的程度。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动力对“动力”进行分类:
1)外在动力
◦
金钱、物质、奖励
◦
外部的压力、期望
◦
表扬、赞许、肯定
……
2)内在动力
◦
价值观
◦
成就感
◦
信赖
……
而丹尼尔·平克先生所著的《驱动力》给出了另外一套框架。他认为:人类的第一个操作系统称为驱动力1.0,几乎都与生存有关;而驱动力2.0围绕着“奖励和惩罚”构建;驱动力3.0则认为真正驱动我们的是动力“自主、专精和目的”三个方面。
这个角度无疑更加强调内在驱动力这个方面。
而作为职场人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自主的意义。
“自主”应更多强调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的内在驱动,而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的金钱或物质刺激,或者是因为惧怕被处罚。
“专精”定律要求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工作都要把做该领域的最高、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我想“1万小时刻意练习”的道理大家(至少我的读者)都懂,但是难点就是很难做到。这就是连接到另外一个点——自律。
没有高度的自律很难持续下去。所以,一部分人采取内驱+外驱的方式,通过外在的激励或者压力逼迫自己专精。实际上,也是有效的。
最后一个“目的”也是有效驱动自我的管理工具,比如你想要度假或者想买一个包,那你需要赚钱,付出劳动,这个就是最常见的自我驱动。
当然,从更高层次来看,我们这个“目的”可以定得更长远和高大上一些,为我们职场提供更长远和持续的驱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