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日报
公司首席工程师、江苏省最年轻首席技师“80后”陈亮;毕业不到十年,顺利通过奔驰CDT诊断技师认证、跻身奔驰公司最高级技术人员行列的聂新亮;曾任安徽省齿轮计量测试站站长、高级工程师俞仁楠……翻开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友录,高工、总工、首席技师这些名词密密匝匝、随处可见。
“我们培养的就是‘匠人’式的高级蓝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表示,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始终保持“工匠精神”内核,创新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刀实枪”中精进技能,为毕业生植入“工匠基因”。
校训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吗?”近日,2006届校友聂新亮回校与学弟学妹分享、交流时多次提到了“养正修能”四字校训。
在学弟学妹眼里,聂新亮是“牛人”。毕业不到十年,从奔驰CMT保养技师、CST系统技师到CDT诊断技师,他以“80后”身份跻身奔驰公司最高级技术人员行列。在无锡某汽车网站发起的“锡城十佳汽车维修师”票选中,他以高技能和优服务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面孔。
但在聂新亮心里,校训是引导他正确工作、科学职业规划的起点。他表示,一个“修”字注定了需要时间、需要用心,所以他并没有像当下的80、90后那样频频跳槽,而是选择了忍耐枯燥、坚守岗位,脚踏实地跟着师傅学技能,用心体会每一个操作步骤背后的原因。
“养正修能,即养天地之正气,修今世之万能。”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席海涛告诉记者,从“懂知识”到“会技术”再到“精技能”,这是学院最鲜明的文化。从“养正修能”的校训到“懂技术、精技能、高素质”的育人目标。
席海涛表示,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与学院校训不谋而合,为“懂技术、精技能”的育人目标注入了最本质的文化内涵。因此,学院将“工匠精神”全面嵌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工匠精神”讲座、职业规划教育、名企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在学生心中播下“工匠精神”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