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3 20:54:32
|
查看全部
3、领导力和社群力
我们迷恋于“领导力”(leadership)。领导力的本意或许是授权,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即便是在一个团队中,领导力关注的焦点也是个人,这可能破坏社群服务。
领导力正在成为席卷全球的、贻害组织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综合征的一部分。
1.领导力刚好足够
诚然,领导力十分重要,领导力当然也能带来改变。但是领导力被多少次地放大成不证自明的真理:只要向媒体介绍一个成功的组织,媒体就会告诉你该组织拥有一个了不起的领导者。
比起研究成功背后的真正因素,把成功归功于领导者简单多了。
在4年时间里,郭士纳使IBM的股票市值值增长了400多亿美元。
《财富》杂志于1997年(4月14日)如是写道。这全是他的一己之功!
在领导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司,比如郭士纳担任总裁期间的IBM公司,其领导力是什么样子?
是媒体上铺天盖地般渲染的英雄式领导力——了不起的英雄骑着白马从天而降,大刀阔斧,拯救公司于危难之时,哪怕他是昨天刚刚上任,对组织及其历史和文化几乎一无所知?这几乎已经成为灾难发生的公式。
一份报告(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正在醒来的IBM”)指出,IBM涉足电子商务最初是缘于一位程序员的想法。
这位程序员说服了一位颇有远见但手中掌握资金不多的经理助理,后者四处张罗了一个团队来推动这一变革。
郭士纳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他听说这个新项目后给予了鼓励。仅此而已。他支持别人寻找方向,而不是为别人设定方向。他发挥的“领导力”不多,但刚好合适,可谓“领导力刚好足够”!还有什么比这更简单、更自然呢?
首先,我们承认把领导力与管理能力区分开是有问题的。有谁愿意为缺少领导素质的管理者工作呢?那会让人产生沮丧感。
如果换成一个不从事管理的领导,情况又会如何呢?很可能会产生疏远感:他不太可能知晓公司的情况。
现在,我们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半个世纪前,德鲁克就区分了管理者和行政人员,而且是基于同样的思维!照这样不断下去,我们很快就能把上帝和英雄区分开了。
近来,很多人都在讨论微观管理(micro managing),即管理者介入到下属的日常工作中。
微观管理当然是个问题。
但现在更严重的是宏观管理(macro managing),即管理者高高在上,豪气冲天地宣布伟大的愿景、宏伟的战略、抽象的业绩指标,而底下所有其他人都应该匆忙忙地去“执行”。我把它称为“臆想式管理”。
这种领导力可谓举目皆是,课堂上和媒体上活跃着这种自吹自播、能我独尊、脱离实践的领导人。
那些自诩能创造出领导者的管理课程和MBA项目,培养出的往往是狂妄之徒。领导者从来都不是在教室里指养出来的。
领导力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实践环境赋予领导力最重要的特征:正当性(legitimacy)。
在现实中,许多经验匮乏的年轻人,只因参加过某个培训课程,或因某个对其不甚了解的机构在其头上撒了点“领导力”圣水,便四处宣扬自己是“领导者”,甚至是“年轻领导人”。谁能真正辨得清?
2.强加的领导力与赢得的领导力
近来,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缺乏正当性的领导力——由外部人挑选,然后强加给组织或组织内某个部门。
一个主要由外部人构成的董事会,或者一个高级管理层,对一个外部候选人印象不错,便请其来执掌公司,至于这位候选人之前的管理经验如何,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选择领导力之前,很少有人去询问最了解他的人,即那些曾受过候选人的领导或至少是管理的员工的意见,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在国会的一次选举听证会上,美国现任驻联合国大使被描述成“一个欺上媚下的家伙”。目前,这个世界充斥着这种“领导者”。
真正的领导力是在单位、组织、社群乃至国家内部赢得的。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具有这种领导力的领导,更是将其推至重要位置并且会一直热烈地拥护他们的领导。
当今又有多少公司和国家的领导拥有这样的正当性呢?又有多少是被压倒性的民意所选举出来的呢?
3.“社群力”
不过,即使这样也还是夸大了领导力。人们当然在寻找领导者,但经常因为混淆领导者和领导力而愚弄自己。
换言之,现在更需要的是所谓的“分布式领导力”(distributed leadership),亦即领导角色不是由固定的人所扮演的,而是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分布到小组成员内最合适的人。这不正是Linux操作系统和维基百科的工作原理吗?
但是把这称为“领导力”其实似嫌不妥,因为它的效果不是取决于任何个人,而是取决于集体,尤其是社群内部的社会交互过程。
所以,每次使用“领导力”一词时,我们都会想起某个人是领导者,而其他人都是跟随者。
这难倒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一个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跟随者的世界?这会让我们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变得更好吗?
对领导力的追捧,无论任何形式,都会导致我们建立的组织完完全全依赖于一个人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很难按照社群形式来运行。
因此,一旦组织失败,我们把过错归咎于领导者,然后寻找下一个更好的领导者。就像吸毒者一样,我们每次都需要加大剂量。
想想常见的组织架构图,那些可笑的小方框里写着“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这个架构图只不过是个扭曲的比喻;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权力范围和权力级别从来都念念不忘。
组织结构图没有真正反映出组织架构在实务上是如何运行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张图就是组织。
难道现在还不是该做出改变的时候吗?把我们的组织视为合作的社群,这样就确定了领导力的合适位置。领导力没有消失,而是与其他重要的社会交互过程并肩存在。
应该消失的是把领导者视为解决问题之灵丹妙药的错误观念。当你、我、他(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的时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领导力的吹捧和痴迷,恰恰是造成世界上众多问题的原因。
让我们摒弃对领导力的狂热崇拜吧,至少也要给不断膨胀的个人崇拜一记重拳!也不要把分布式领导力推上新神坛,而是要认识到:“领导力”一词的频频使用会让我们的思维忽视社群合作,向个体领导者严重偏斜。
我们不仅需要更好的领导力,而且需要更少的领导力。
如果我们对以某种方式强调“领导力”而忽视“社群力”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培训项目、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发起挑战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样将对组织的效能以及我们社会的民主进程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