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08|回复: 0

被疾病拖垮的王朝 :大宋

发表于 2010-11-13 12:42: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于宋朝的评价,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积贫积弱”和“繁华进步”,但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汉人为主体的最弱的中原王朝却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宋朝会如此虚弱呢,《休闲读品•天下》的文章《被疾病拖垮的王朝:大宋》给出了最新的答案。
有宋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汉人为主体的最弱的中原王朝,不仅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而且对周边的一切邻国低声下气,用交纳贡赋(他们叫岁币)来获得苟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史学界对此进行过多次探讨,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两方面:
一、宋初太祖赵匡胤有鉴于唐末及五代藩镇割据、武人集团专权、战乱频繁的局面,设置了一套“重文抑武”的制度体系,从而导致宋朝的军队缺乏战斗能力。
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高度集权,使前线指挥官没有自主决策的空间,故屡战屡败。
简言之,是宋代的政治制度缺陷导致了其虚弱。这是典型的“制度决定论”的观点。

1
对于上述观点,我们也曾深信不疑。但在关于“澶渊之盟”的研究中,我们的观点发生了改变。在一大堆错综矛盾的史料中,我们发现宋真宗赵恒本来是一位英武明智的君主,为什么会在己方已经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签订了这么一个“以金钱换和平”的不平等条约?而且此后,为什么又突然反常,做出了诸如“伪造天书”之类的荒唐事?经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是疾病导致的这一切后果:在签署“澶渊之盟”前的那段时间,真宗的精神病发作了,此后,其病处于间歇性的发作状态,受疾病影响,也是为了治病,才出现了与其前期判若两人的举止行为。(其详细内容见本刊《解密澶渊之盟》,此处不复多叙。)
在笔者的常识中,精神病是有遗传关联性的。于是顺着这一思路向宋真宗的上一代追查,果然发现,在宋真宗的父辈中就有一位精神病患者,他的叔叔赵延美(即太祖、太宗的亲弟弟)。再由真宗向下追查,发现在其后代帝王中,也有两位可确诊为患有精神病的皇帝,分别是宋英宗赵曙和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虽然离精神病状态尚有距离,但从其行事举止来看,至少心理不够健康,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从心理障碍到精神疾病,并不存在着遥不可及的万丈鸿沟。也就是说,自宋太宗这一枝血脉遗传下来的9位皇帝中,有3位可以确诊为患有精神疾病,有一位患有心理疾病,而且,在这一家族的直系血亲中,还有10多位亲王也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详情见附表《宋赵氏皇族病患简表》)
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宋太宗这一系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本人不能生育,而且也意识到了家族遗传病这个事实,只是不明白其原理。当时一些大臣建议,天下本应是太祖赵匡胤家族一系的,太宗赵光义夺之,因遭天谴,所以,欲使江山永固,必须从赵匡胤的家族中重选一个皇帝来。赵构听从了这个迷信的建议,便由赵匡胤家族的后代中,选择了一个孩子继承皇位,这就是南宋的宋孝宗赵昚。但问题仍没有解决,赵昚的儿子宋光宗赵惇,仍然是精神病。这一家族后来的另一位皇帝,宋度宗赵禥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显然也是精神病。
综上所述,宋皇室家族中共13代18位皇帝中,可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的有5位(分别是真宗、英宗、哲宗、光宗、度宗),有心理障碍的一位(徽宗),精神疾病的遗传关联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2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那些没有得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宋氏皇帝也多不健康。首先,人均寿命较短,除了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和宋孝宗赵昚(享年68岁)活得时间较长之外,其他皇帝都没活过60岁。而且,几乎所有的皇帝(也包括一大部分亲王)都是死于突发性的疾病——“风疾”,按现在的理解,就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之类的。
笔者推测,由于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脑血管疾病在解剖学上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疾病,因而,其间当有一定的关联性,并就此咨询过精神病医学临床专家师建国教授,师建国教授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指出:精神疾病不能导致脑血管疾病,但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果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理解这种关联现象的话,笔者倾向于认为:是某种共同的遗传因素,导致宋皇室赵氏家族存在着遗传性的精神中枢组织(主要是大脑)病变,这种病变以两种形式变现出来:一种是精神或心理疾病,一种是脑血管疾病,也就是说,是同一种原因导致的两种症状。
3
那么,宋皇室家族的遗传疾病对宋代历史有何影响呢?
影响大了,宋代的一切军国大政上的问题均可由皇帝的疾病获得解释。
首先,那些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事实上已不具有正常人的行为能力了,更别说正确地治理国家了,其中两个重要人物是宋真宗赵恒和宋徽宗赵佶。宋真宗是整个宋朝历史的转折点,从他开始,大宋王朝太祖、太宗开创的向外扩张的进取时代,转入低靡萎缩的苟且时代,有宋一代的衰弱始自真宗。当然,我们已在前文详细证明了,这是由于宋真宗的精神病造成的。宋徽宗赵佶可谓是北宋王朝的终结者,他的轻佻与荒唐使整个国家事务荒废不堪,国家已经完全丧失了正常的行政管理职能。过去的史学家均从其个人道德素质的角度予以谴责,但事实上,那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他的心理疾病所致。只是当时的大臣不理解那也是一种疾病,而试图以道德手段来矫正他的行为,当然是没有效果的,北宋就是在他手上被并不算强大的金国灭亡的。
其次,脑血管疾病导致了几位神志清醒、且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英年早逝,如太祖皇帝,以他和太宗皇帝的才略,是足以平夏灭辽,完成中国的统一的。后来唯一一位也具有同等才略的皇帝宋神宗赵顼,只活了38岁,而且有明显的脑血栓症状,当是死于脑出血之类的疾病。如果神宗长寿,以他和名相王安石的联手,完全可能造成大宋中兴的。
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本来也是英武有为的人物,但在23岁时因受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据其本人自述,他对女人不感兴趣,看来由于那次病疾,他患有性冷淡这类心理障碍。由此推测,他虽然长寿,但在心理上不那么健康,也许正是某种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他选择了苟安南方的畏葸政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宋代懦弱的原因不是什么“重文抑武”或“君主专制”之类的制度性因素,而是皇帝家族的遗传病。由于这些皇帝或者因精神疾病没有正常的行为能力,或者因为脑血管病而短命,所以,有宋一代,没有强大起来。在传统中国的帝制时代,皇帝的能力决定了国家的命运,皇帝已经成为这样了,国家又怎么能强大起来。
由此,还可以解释另外一个宋史中的疑案,即所谓的“烛影斧声”的传说,说是宋太宗赵光义害死了其兄太祖赵匡胤,篡夺了皇位。从赵宋皇室的家族遗传病来分析,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宋太祖暴卒,完全可能是死于突发性的脑溢血,在赵匡胤去世的那夜,他们兄弟二人可能确实在一起有过兴奋的谈论,而且激动时,还可能随手操起身边的玉斧挥舞了几下,但那不是赵光义杀害赵匡胤的手段,(据史料记载,赵光义的个人武功远不及乃兄),可能是那时讨论的话题太令赵匡胤兴奋,触发他本来就已经硬化的脑动脉突然破裂,大量出血而死。而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也都是因为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疾病而死,过去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被赵光义害死的,现在根据这个家族的遗传疾病来看,完全是自然死亡,与太宗无关。
5
本文是在详尽收集研究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得出上述结论的,为便于广大读者参考,又不太耽误大家的时间,影响阅读兴趣,我们将这些史料整理后编制成两份简表:《宋代赵氏皇族世系表》和《宋赵氏皇族病患简表》附于文后,谨供参考。

宋赵氏皇族病患简表
姓名 生卒年及在位时间(公元) 谱系位置及子孙情况 症状表现或死因 当时病名
赵匡胤
(宋太祖) 927-976,49岁亡;960-976在位
一代;4子6女,2子早亡 酒后就寝时,“侍寝者闻其 鼻息声异,急视之,已崩”
赵光义
(宋太宗) 939-997,59岁亡;976-997在位 一代,太祖大弟;9子7女 箭疾反复发作致死 疮伤
赵延美 947-984,38岁亡 一代,太祖二弟;其第八子赵德文患精神方面的怪病 “不自安”;“忧悸成疾”而死
赵德昭 955-979,25岁亡 二代,太祖二子;其次子赵惟吉多病 “情绪失控,退而自刎”,遭太宗训斥后自杀 暴薨
赵德芳 959-981,23岁亡 二代,太祖四子 寝疾薨,夭绝
赵恒
(宋真宗) 968-1022,55岁亡;998-1022在位 二代,太宗三子;共6子5子早亡 自1008年起天书降大搞祭祀活动;1016年开始有语言障碍,记忆力突出衰退,说话颠三倒四,自己说过的话又不承认,神志不清,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得风疾,脑中风
赵元佐 966-1027,62岁亡 二代,太宗大子 听说叔叔延美自杀后,“悲愤成疾,遂感心疾,时人以为发狂”;刀砍箭射仆人;自己放火烧宫殿 狂疾
赵元僖 ?-992,约25岁亡 二代,太宗二子;无子 忽觉身体不适,回屋一会便不能讲话,突然死亡 暴死
赵元杰 972-1003,32岁亡 二代,太宗五子;无子 暴死
赵元偓 977-1018,42岁亡 二代,太宗六子 因王府失火,“惊悸中风”突然而死 暴中风眩,薨
赵元偁 981-1014,34岁亡 二代,太宗七子 素羸多病
赵祯
(宋仁宗) 1010-1063,54岁亡;1023-1063在位 三代,真宗儿子;共3子皆早亡 1024年左右,患病时或是昏迷或是陷入莫名其妙的疯癫状态,长期卧病在床,御医冒险针刺“心下包络之间”方才痊愈
1054年至1063年,患病时不识人,健忘,或长时间不言语或言语不合逻辑,无法控制平衡,甚至口流出涎水,最后不能言语,神智不清 多次不豫;暴感风眩;冠冕欹侧,口出涎;语言无次纷错,谵语;夜暴病崩
赵允言 不详 三代,元佐之子 经常称病不上朝,随便鞭打奴仆,“悖慢无礼”,对兄长出言不逊;真宗将其贬官
赵允宁 不详 三代,太宗四子元份之子 “因父感疾,恍惚失常。既而嗜学,尤喜读唐诗”
赵允迪 不详 三代,太宗八子元俨之子 “居父丧不哀”
赵允初 不详 三代,太宗八子元俨之子 只会诵读佛书,“人以为不慧”
赵曙
(宋英宗) 1032-1067,36岁亡;1063-1067在位 四代,太宗四子元份之孙;共4子1子早亡 1063年,其登基才四天便精神异常,不识人,胡言乱语;三日后仁宗葬礼时,其声称有人要杀他,便“疾增剧,号呼狂走,不能成礼”;得病后拒绝服药,性情益发乖戾,经常大发脾气;最后失语;患病在位三年 初以忧疑得疾;不知人,语言失序;举措语言不能自择,乱其本性;心疾
赵从谠 不详 四代,德昭之孙 曾“坐射杀亲事官削官爵,幽之别宅”,最后自杀而死
赵宗说 不详 四代,允言之子 杀死女仆,锁闭自己的宫门 老且病,幽死
兖国公主 不详 四代,仁宗女儿 因受刺激,昼夜不眠,或欲自尽或欲出走外出,状若狂然,情绪失控,歇斯底里 心疾
赵顼
(宋神宗) 1048-1085,38岁亡;1067-1085在位 五代,英宗之子;共14子10女,8子10女早亡 34岁时突然大病,持续两月不能上朝;喝酒举杯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手,至酒倾洒;最后头痛,易怕冷,体乏,不能说话;生病四年死亡 郁郁不乐,以至大渐;涕泣悲愤,不食;体劳有汗,感寒气
赵仲旻 不详 五代,宗说之子 为父请罪,神宗没有立刻答应,便“出就马,气塞不能言,及家而卒”
赵仲儡 不详 五代,英宗幼弟宗汉之子 高宗召见时,其“榻前恸哭,答语狂谬”;“人以为不慧”
赵煦
(宋哲宗) 1076-1100,25岁亡;1086-1100在位 六代,神宗之子;共1子早亡 经常心事重重,缄默无语;少年时便有宿疾,时有咯血,肠胃不好,有时不能进饮食;20多岁时,易腹泻,怕冷,盗汗,常呕吐,腰疼不止,小便时常流出白色分泌物
赵构
(宋高宗) 1107-1187,81岁亡;1127-1162在位 七代,宋徽宗之子;其子两岁时因香炉倒地惊吓而死 23岁丧失生育能力;晚年微中风而亡
赵昚
(宋孝宗) 1127-1194,68岁亡;1162-1189在位 八代,宋太祖德芳第六代孙;其大子惊愕得疾而早亡 因光宗不孝,长期心情郁结烦恼,在极度失望和忧愤中死去
赵惇
(宋光宗) 1147-1200,54岁亡;1189-1194年在位 九代,孝宗之子;共3子2子早亡 不识人,喜怒无常,胡言乱语,健忘,丢三落四,狂躁,偏执,猜忌,神志不清,自虐 意思恍惚,噤不知人,张口呓语;时瞋目斥骂时放声痛哭;心疾
赵扩
(宋宁宗) 1168-1224,57岁亡; 1194-1224在位 十代,光宗之子;共8子皆早亡 消化功能差,肠胃不好,痢疾是常病
赵禥
(宋度宗) 1240-1274,35岁亡; 1264-1274在位 十二代,德昭第十代孙、理宗弟赵与芮之子;共7子4子早亡 弱智儿,七岁才能讲话,反应慢
赵昰
(宋端宗) 1268-1278,11岁亡;1276-1278在位 十三代;度宗之子 因逃亡海上,遭飙风袭击,惊悸成疾而亡

采访者:《天下》杂志社记者(以下简称记);
被采访者:师建国主任医师(以下简称师)

记:师老师您好,根据资料中对赵氏家族每个患病者症状的描述,是否能判断出他们患有精神障碍呢?
师:根据资料中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完全可以判定患病者患有心境障碍的。心境障碍又叫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记:赵氏家族每个患病者的症状都不一样,有的“忧悸”、有的“状若狂然”、还有的“语言失序”,那么,他们所患的精神障碍都是属于同一种精神病吗?
师:在医学上,精神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几百种分法,按照赵氏家族患病者的症状表现,根据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可以把他们的心境障碍分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思维型精神障碍两类,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狂躁发作、抑郁发作和双相障碍等,思维型精神障碍最为的典型的就是精神分裂症。我根据《赵氏皇族病患列表》具体举例来说吧:
(1)、赵延美(第一代、太祖弟)“忧悸成疾”而死,“忧悸”意为情绪低落,致病而死亡,可判断为抑郁症。
(2)、赵元佐(第二代、太宗大子)患“狂疾”,用刀箭杀害仆人,放火少宫殿,表现为躁狂发作。
(3)、宋真宗(第二代、太宗三子)说话颠三倒四,对说过的话不承认,犯病时神志不清,是精神分裂症。宋仁宗(第三代、真宗之子)也表现出言语不合逻辑、神智混乱,为精神分裂症。判断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的最重要一点是语言思维是否有逻辑性,思维语言不合逻辑就是属于思维型精神障碍,而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4)、赵允言(第三代、赵元佐之子)的表现可以判断为患有人格障碍,但资料不多,还不能确定是否为精神障碍,赵允宁(第三代、太宗四子赵元份之子)则是意识障碍方面的疾病。
(5)、宋英宗(第四代、赵元份之孙)既“胡言乱语”又“性情乖戾”,看起来可能是双相障碍,也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思维逻辑是否混乱,这么看来,也应该是精神分裂症。
(6)、赵宗说(第四代、赵允言之子)表现为抑郁症,兖国公主(第四代、仁宗之女)“装若狂然”、“欲出走外出”,是狂躁症。
(7)、宋神宗(第五代、英宗之子)“不能自控、酒杯倾洒”的表现应该是神经方面的疾病,不能肯定患有精神障碍。
(8)、宋哲宗(第六代、神宗之子)表现为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表面症状与抑郁症有所相似,但不是同一种病。
(9)、宋孝宗(第八代、太祖之子赵德芳的第六代孙)长期心情不好,在极度失望和忧愤中死去,诊断为忧郁症。
(10)、宋光宗(第九代、孝宗之子)的表现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喜怒无常、胡言乱语、偏执、猜忌、神志不清”。
(11)、宋度宗(第十二代、太祖之子赵德昭的第十代孙)智力低下,七岁才能开始讲话,这种精神发育迟滞也是精神障碍的一种。

文章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三辑文章《被疾病拖垮的王朝:大宋》,2010年五、六月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