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3|回复: 0

“人均捐款25元”说明中国人缺德?

发表于 2010-11-13 13:35: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月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 《慈善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社会捐赠量达332亿元,增长3.5%……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相比,慈善捐赠规模最少,所占GDP比例最低。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处长郑远长展示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为25元”,“房企捐款最积极”;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巡视员姚显会表示,“慈善事业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慈善事业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对;而“房产商格外慈善”,这不对。房产商捐的多是事实,但我又说他们不是特别慈善的一伙人——— 因为,房产商的捐赠和他们的慈善心与社会责任没有明显的关联。房产行业排在前列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这个行业确实富豪集中;二是房产商需要通过捐赠行为缓解消费者的负面情绪,以期建立较好的口碑。当然了,与捐赠相随的,还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这种出于营销目的的捐助活动很多很多。

  房产商的捐赠数额不能说明他们的“人文含量”,全中国的捐赠规模也无法说明中国人的 “精神文明”处在何种状况。如今,国人和外国比捐助规模确实少,而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和权力现有公信力匹配比较,已经够多了。在许多中国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交不起学费、保不住房产和老无所养的情况下,谁也不该指望普通中国人的慈善热情大涨。

  中国不乏慈善传统,历史上,达人回报乡里、行善济困被视为天经地义,在“境外”许多地方,当代华人也是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人群。大陆目前慈善捐款少、民众热情低,和文化、道德没有关系。我们捐款少,不说明我们素质低,而国外捐得多,是由于民主与市场机制造就强大的民间社会接管了“行善的权力”,再造了“行善的力量”,并非是“国民素质高”的缘故。

  “人均捐款25元”,确实少了点,但一定要说这是因为咱老百姓缺少点什么的话,我觉得,这只能说明咱中国人确实缺钱,而不是缺德。(黎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