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23|回复: 0

为了“嫦娥”返航,远望人在黑障区牵线搭桥

发表于 2020-12-18 10:1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17日凌晨,携带着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结束太空之旅,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同一时刻,着陆场万里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远望3号船上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嫦娥五号采用了俗称“打水漂”的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返回器在远离着陆区的位置再入大气层,由于接近了第二宇宙速度,不仅会因高速飞行与大气摩擦进入黑障,而且在黑障区会在稠密大气的阻滞下弹跳起来,被上层大气“弹”回太空,随后再次进入大气层正常着陆。

  “此次任务就像在河面上打水漂一样,高速飞行的石块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弹起再落下。在黑障区里的这一跳至关重要,如果跳不起来,返回器会摔得粉碎;如果跳过了,嫦娥五号可能会逃离大气层,无法二次进入。”随船出海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技术部副主任房新兵形象地解释道。

  大洋之上,远望3号船便承担了为“五姑娘”在黑障区指引方向的重任——需要完成返回器初次再入大气层黑障附近的遥测、外测、光学测量任务。

  按照任务计划,部署在印度洋预定海域的远望3号船,需要在“黑暗”中牵着“嫦娥”“放风筝”,为返回器穿越黑障区、实施关键一跳牵线搭桥。因此,远望3号船在任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任务中的技术难题外,海上测控是在天线转动、船舶晃动、目标移动的动态环境下进行的,受限条件较陆地更多、风险更大。

  设置船载测控天线仰角要兼顾雷达反射信号强度和天线跟踪能力,必须综合考量和分析比对,选择合适的测量船位和跟踪角度。

  针对这些问题,远望3号船早有准备!

  “再入回收段,目标距离近、天线运动速度快,黑障区信号起伏、海区风阻和船体摇动等扰动因素较为极端,还要综合考虑3套测控设备遮挡角,对方案设计和捕获跟踪要求都极高。”远望3号船副船长刘晓祥如是说。

  与此同时,抵达任务海区后的远望3号船还对全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并对任务海域的流速、流向、风向、风力等环境进行调查。为验证测控方案、预案的准确性,远望3号船还进行了各项模拟演练。

  精心准备,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听到任务成功的消息后,在“黑暗”中为嫦娥五号指引方向的远望3号船上的科技工作者们满是自豪,齐声高唱《歌唱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