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杭州12月17日,浙江被赋予“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建设一支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被该省视为未来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2019年,浙江11地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其中杭州人口净增超五十万人、成为中国人口净增长最多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浙江提出要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如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赓续前行?循“均衡之道”,这一东部强省正融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找寻到都市区平衡人才资源的新路径,打破固有思维,以期实现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补“县域经济”创新短板
杭州萧山,浙江传统工业强区。鼎盛时期,该区工业产值占杭州全市三分之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缺乏高层次人才赋能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9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下称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落户萧山,试图解决传统制造企业“招才难”“转型难”。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需求,但靠自身力量很难招揽足够的人才。”萧山区包装制造企业——胜达集团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彭军民说。
2019年7月,胜达集团联合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建智能包装联合实验室,实现产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改造。“通过企业与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创新链与产业链被逐渐联结。”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当地已引进4名院士全职创新创业,孵化院士项目10个,兑付项目启动资金共计6600万元。萧山以人才队伍建设补足“县域经济”的做法,浙江其他地区亦有类似实践。
今年以来,湖州德清成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与科研院所及浙江大学合作,助力涉航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台州温岭成立“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了国家水泵产品质检中心、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等联手清华大学,促进机电产品科技创新……
6月,《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发布,其中提出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协同创新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