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53|回复: 0

15岁少年“教科书式”救人:少年无畏,少年可畏

发表于 2020-12-18 20:37: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民晚报

      一个15岁的高一学生,以一己之力把路边一个大面积心梗的老伯救了回来。这是新民晚报12月16日的报道。

  “加油,少年,鼓舞了我们很多人。”

  “如果每个人能多一份爱心,那么这个社会就赢了。”

  ……

  同样以一己之力,盛晓涵温暖了一座初遇寒潮的城市。

  人们不由自主地叫好,我想是因为盛晓涵做到了平常人不容易做到的事。

  首先是盛晓涵掌握的急救技能。他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海姆立克和心肺复苏急救技巧,普通人很少有掌握。多少人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束手无策,而他以漂亮而准确的手法在几分钟内让老伯恢复了呼吸,可佩可赞。

  其次是他挺身而出的勇气。明哲保身的世故如今颇为流行,见义勇为需要特别的勇气。但盛晓涵不惧俗世目光,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救人,所谓的“后果”,都在生命面前靠后,就像他所言:不能看着生命在我手里消逝。

  跳河救人,火场拍门,见义勇为的暖心事和壮士之举,在这座城市并不鲜见。今天我们的掌声格外响亮,因为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位15岁的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120年前,梁启超就对青年一代寄予无限的期望。今天有网友评论:“少年强则国强,强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体魄,还有道德,还有精神品格。”

  诚哉斯言!

  从盛晓涵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科学精神和对知行合一的追求。盛晓涵从市教科院实验小学、格致初级中学到格致高中,对学校开设的急救课程一直非常感兴趣,他也经常和同学聊院前急救的话题。对科学知识,对常识的热爱和尊崇,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更重要。

  从盛晓涵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勇气和担当。也有人担心,如果没救回来怎么办?但盛晓涵没有这样想。他看到的只有生命即将消逝的危急,无助者的痛苦和焦虑。所幸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支持这样的义举。我们也看到,两个星期后即将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对盛晓涵同学这样的见义勇为行动有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从盛晓涵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盛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打动了很多人:“说出来你们不相信,我一个05后,我最崇拜的是雷锋。”而他最欣赏的是雷锋说过的话,如果傻子能够帮到别人,那我宁愿做个傻子。

  盛晓涵不乏稚气地说:“我现在也是个能够帮到别人的傻子了,我觉得很开心。”

  显然,雷锋不是傻子,盛晓涵也不是傻子。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他们这样满怀爱心、甘于奉献的人。

  凡人微光,是城市的文明星火。而当星火满地,这座城市一定充满温情、充满力量。

  就在两三个星期前,因疫情而封闭的小区明天华城,“消灭土豆”“一修哥”“志愿者小圆子”等暖心故事传递的城市微光,已经让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和团结力量。

  而今天,一个少年的智慧、见识和勇气,通过众人的传递,微光成为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确实,我们城市中的很多很多人,并没有所谓的世俗成就,但只要他们有爱有担当,他们就成就了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