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巧,这两天父亲生病了,虽然是老毛病,因为年纪大了些,所以病情有点重,这些日子是全家总动员,24小时精心护理,还好,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家人都很开心。
1994年,张艺谋曾经拍了一部电影《活着》,这部影片当时争议很大,这部片子的主演是巩俐、牛犇、葛优、姜武、倪大红、郭涛等等,都很有名气,这部作品改编自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余华是60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了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余华因《活着》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应该是我看到的最悲惨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叙述者“我”去乡村收集民间歌谣开始讲起,偶遇了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熟识之后,听他讲述了自己命运的坎坷,从地主少爷嗜赌成性,到赌光家业一贫如洗;从穷困潦倒给生病的母亲求医,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从被解放军俘虏,到回到家乡得知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不幸已经成了聋哑人。这些还不算悲惨,接下来的故事更是咂舌。先是妻子患了软骨病干不了重活,紧接着儿子为县长夫人献血,被抽血过多而亡。不久,女儿因难产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妻子因无法承受儿女双亡的悲剧而撒手人寰,紧接着女婿因工作事故不幸遇难,独自带着孙子生活的富贵老人,因心疼孩子,给孩子多吃了一些豆子,孩子竟被撑死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我的脑海里一直闪现着那个祥林嫂,疯疯癫癫地讲述着她的孩子被狼吃了,一遍又一遍。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是因为害怕未知的死亡?是为了亲人活得更加幸福?是为了自己在这世间绽放精彩?也或许就如富贵老人一样,活着就有希望,哪怕仅剩下他和一头牛。读这本小说,有要窒息的感觉,所有的希望都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凄苦的回忆。我一直想不通作者的心为何这么狠?为何要将一个家庭弄得支离破碎?为何会让一个人活得这么痛苦?后来看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才知道为何他会完成这样一部小说。作者说:他听过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正是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也写一部这样的小说,于是《活着》就诞生了。作者就是想表达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央视有一档《真情告白》节目,前两期介绍了一位侏儒父亲向自己儿子真情告白的故事,这位父亲活得很不容易,为了生活,他演过电影,电视剧,不过都是一些小角色,收入微薄。儿子出生后,妻子与他离婚,他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如今孩子该读书了,可是他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保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他感到自己很无能,他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但是每每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他又不得不坚强起来,孩子7岁了,比他还高。他说,他非常感谢孩子的陪伴,有了孩子的陪伴,才有了他活下去的动力,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成人,而他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央视主持人问他,为何活得这么辛苦?他说: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活着,有些人觉得惬意,因为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些人还有一个别称,叫成功者。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辛苦,如果不会化解自己心头的痛,那只有愈加痛苦了。富贵经历过大富大贵,也经历了妻离子散,但凡心里不强大的人,早就撒手人寰了,而他却能笑着面对,这不是豁达,我觉得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生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我们不要总是活在忧伤和痛苦之中,爱自己多一点,不要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而悲观失望,人生的方向盘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阳光大道正等着我们走,放开自己,高傲的活着,只要自己幸福开心,过去的伤就让他随风而去吧,因为我们属于现在而不是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