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1 15:55:31
|
查看全部
创新表达方式
在宣讲中,浙江紧扣群众“看得懂、坐得住、听得进”的要求,遵循现代传播规律,在丰富手段和创新方式上用力,把大本子讲薄、大道理讲透,在让思想传播更潮、更靓、更富穿透力的同时,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情理交融中思想共振、心灵共鸣。
专家+群众,让宣讲通俗雅致、神形兼备。专业理论研究宣传人员在基层宣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组建了由领导干部组成的省委宣讲团和多位社科研究机构、高校、智库等专家学者及宣讲名师组成的省级专家宣讲团赴各地巡回宣讲。同时,各地遴选一批具有宣讲能力和热情、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基层党员干部、宣讲名师、乡村带头人、文艺骨干组建乡音宣讲团、文艺宣讲团、“微党课”巡回宣讲团等各类宣讲团。机关、学校、企业等也都组建各类特色宣讲团进行交流宣讲,推动宣讲在基层全覆盖。
讲堂+村口,让宣讲紧跟群众、贴近群众。群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全会精神就要传播到哪里。浙江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阵地,让“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分赴万家文化礼堂,与群众面对面宣讲全会精神;另一方面到生产生活一线主动寻找听众,到贴近群众的地方去,到群众聚集的地方去,开展“大樟树下话全会”“田坎会上说变迁”等宣讲行动。省总工会组织全国劳模、浙江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工地,畅谈全会精神与群众生活的契合点,搭建起走向群众的连心桥。
理论+文艺,让宣讲温润人心、有味有范。用文艺方式传播科学理论,推动理论宣讲时代化大众化,是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浙江各地探索本土化艺术宣讲形式,如景宁畲族自治县畲语宣讲团通过畲歌、非遗木偶戏的形式,把全会精神排演成非遗节目,走村入寨,把全会精神“演唱”到群众心坎里;宁波市鄞州区的“鄞铃”文艺微党课宣讲团第一时间创编有关全会精神的文艺微党课作品赴基层宣讲。
线上+线下,让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当前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青年群体习惯从移动端上获取信息,因此,宣讲全会精神既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浙江组织各地将学习宣传全会精神同当前全省正在开展的“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青年说”等主题宣讲活动结合起来,以微型党课、微视频、动漫等形式打造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便于传播的宣讲产品,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持续推送。金华市成立了青年记者宣讲团,借助新媒体手段,用好“云阵地”,将宣讲内容通过短视频、VR、H5等形式交流分享,持续放大宣讲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