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1 16:00:12
|
查看全部
二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和框架中部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对标对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这个总体目标确立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对标对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步骤,适应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与任务,统筹谋划、一体安排、共同发力。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认识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其中包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处理好法治与政治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列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遵循,具有贯通全局、覆盖全局和指导全局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