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3|回复: 0

脱离群众体育基础,“金牌”永远是无源之水

发表于 2010-11-16 08:07: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记者杨明发文批评“唯金牌论”现象,称中国金牌总数排在各类体育赛事前列,但国民体质正在明显滑坡,是极大的讽刺。杨明呼吁应该淡化金牌,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杨明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支持者与反驳者争辩激烈。(11月15日《山东商报》)

  中国对竞技体育与金牌的依赖,源于积穷积弱的历史,国外的封锁使得缺少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因而国人急于证明自己,也因此赋予了体育更多的政治色彩与内涵,造就了举国体制长久以来体育工作模式的惯性,“唯金牌论”就是这一惯性的产物。

  当洛杉机奥运会后的几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中金牌数量节节攀升,足以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在竞技领域取得成功的。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则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并有实力举办好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盛会。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已经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竞技体育的实力了。

  相反,以“唯金牌论”为主导的体育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壮大、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复杂的背景下,会的哦啊之竞技体育对体育资源的过度集中与垄断,不仅让优质体育训练教育方式无法与公众分享,妨碍群众体育的普及与提高,而且运动员的训练、管理以及比赛组织、成绩认定等等的集权,使得职业体育的发展受限严重,导致了诸如足球“黑哨”、“假球”等种种腐败现象。可以说,以“唯金牌论”为主导的体育举国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中国体育发展的需要。这些也许就是“唯金牌论”引发激烈争辩的根本原因。

  体育按照类型,可以分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三者中群众体育既是体育的目的与本源,更是竞技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基础,而竞技体育只不过是检验一个区域体育水平的一个手段,倘若竞技体育不是建立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绩最多也只能证明你的训练水平而已。可以说,没有群众体育的体育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83年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这篇论文提出的作为人所应有素质。只有让体育回归到公众强身健体的本质上来,推进公共体育资源全民共享,才能实现全民族的强健。而一个强健如虎的民族,的确不需要金牌来证明。诟病“唯金牌论”,更多的是呼唤体育本质的回归。(房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