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2 11:29:04
|
查看全部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演进的总体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运筹各项战略的根本遵循。
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既需要提出“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样的宏大愿景,更需要步步为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性规划并扎实推进。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依据规划的要求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制度安排。从历史上看,按照预先编制的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国家建设,第一个作出这样的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国家是苏联。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组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先后编制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的8个五年规划(计划),把我们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段性落实落定,推动中国发展不断实现新跃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印度等很多发展中国家效仿苏联,普遍采用编制发展规划的办法引导和推动国家发展,但大都没有坚持下来,或坚持得不好。中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把阶段性规划与国家发展中长期远景目标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在很多方面有新的创造,成为世界上规划力、执行力最强的国家,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党轮替而频繁出现的“短视政治”,已经成为“中国之制”的一大优势。
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即将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在艰辛探索中,我们虽然走过弯路,经历过曲折,但致力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意志始终没有犹疑动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善于化危为机。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同志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有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一定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者:曹 普,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