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2 11:30:16
|
查看全部
(一)
创业维艰,守成更是不易;世易时移,唯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创业的那么一股子劲,不断开拓创新,才是对事业最好的继承、最大的发展。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历史接力棒的那个时刻,肩负着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对党的伟大事业的责任,发出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宣言:“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从深圳莲花山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太行深处访贫问苦到北京中关村了解前沿科技,从云南洱海督促保持绿水青山到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国企改革……这是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的过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过程。在问题中把准社会脉搏,在破题中认识发展规律,双脚的一步步丈量,推动了理论和实践的一步步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也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开创中,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不容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基本理念。由此,也界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开创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是决定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明确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制度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善,才能给现代化进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得以坚持和发展。
在开创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人民至上,造福人民,补民生领域短板,强民生发展弱项,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成色、更可持续、更有保障。从收入分配改革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开创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过去的5年,国际环境很不太平。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蔓延,侵蚀各国互信协作,冲击国际规则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大发展、持续发展,成为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重要变量。5年中,以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为主线,以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支柱,中国通过给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提供解决方案,展现了大国智慧和担当,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能够与全球主要力量和谐相处的负责任大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成为国际形势演变中的正能量。
在开创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旗帜鲜明、铿锵有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5年中,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不断线,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修订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振奋,更测出了人心向背。2020年7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布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