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4|回复: 0

企业如何破除员工的打工者心态

发表于 2020-12-25 18:37: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个时代,每个不甘于生命平庸和生活无趣的人,每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都在寻找一个答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然而只有当你接触到的人足够多时,你才会发现,其实风口一直都在。很多时候你会感慨,为什么优秀的人总能发现风口,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别人?


其间最大的区别,不过是心态。


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工作!如果你把工作当成工作,那你的想法你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奋斗,那你得到的一定比你期望的高。


职场故事:


毕业后,小林去了一家民营公司工作,刚开始整天都很忙,平日下班叫他出来吃饭,他都很少有空。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加班才是我的生活”。


但大半年后,小林的画风就变了,开始跟我们抱怨:


“我努力工作了大半年,公司却一点工资都没给我加……”


然后,不知什么时候起,他就成了祥林嫂,每次跟我们聊天就不断地重复:


“这工资实在太低了!”


“活能拖就拖吧。”


“哎,又加班……”


三四年后,一起的朋友有工资翻了两番的、有担任财务经理的、有自己创业成功的,就小林的工资变化不大,还有各种抱怨几乎也没变。


每次跟他建议:你这么不满意,干脆就跳槽呗。


他又说:


哪有这么容易,我现在这个水平,去哪儿还不是都差不多。


作为同窗四年的同学,小林人踏实、肯吃苦我是知道的。但为何这么好的小林却成了职场“怨妇”呢?


最大的毛病就出在打工者思维上。


一个人如果工作上班变成了打工者心态,就会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与企业也没有办法联结,继而被企业排斥出局。


而对于企业来说有过多的打工者心态的员工,这个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企业究竟该如何在员工起心动念的时候改变员工打工者心态,让他拥有精英心态呢?


很多企业以为打工者心态是个人本质,无法改变,等到他给我写辞职书的时候,我再来给他加一点工资;等到他跟我谈感情的时候,我再来跟他进行沟通,了解一下他的心声;等到他跟我谈“忘记了”的时候,我再去责问他为什么老是忘记;等他对公司价值不大时候,我再去开除他……


其实,这些时候都已经是结果了,在这时你要想再改变员工的心态,已经很难改变了。即使能改变,这个时候的改变成本也是非常之高的。


“起心动念”是佛家的概念,佛家强调修心,即要从心性上用功。心性相当的重要,心就是指真如本性,讲浅白一点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


当你的下属用辞职来威胁公司涨工资的时候;当你的属跟你谈感情的时候;当你的下属频繁推卸责任的时候,你就要觉知到他的心态。从他们的“起心动念”处入手,当一个人在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及时地去告诉他、纠正他,这个时候成本是最低的。


当你的员工交辞职书的时候,就没得讲了,就直接批了。因为那个时候你要想再把他的心态调整过来,已经晚了,所需要耗费的成本是很高的。但,在签字的时候,同时也是给你自己签三个字叫“检讨书”。


如何在起心动念处改变员工的心态?


1、建立机制,全员聚焦事情


企业要建立一套人才的评价机制,工作业绩的评估机制,问题的呈现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让所有的员工聚焦在事情上。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就要把这些机制建立好,让企业的员工每天的“精气神”全部聚焦在手头的工作上面。只有让全员聚焦在具体的事情上,才能够最大化地减少每个人的妄念。


妄念是最害人的东西,一个人的念头想多了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都是没有正儿八经工作的人。如果他天天在企业里面上班,一般不会出大的问题,因为天天有事做,天天能够聚焦,能够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企业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全员聚焦事情,而且这个机制是要能够时时刻刻对员工所做的事进行评价。让员工及时地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2、打造文化,塑造团队感情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塑造的是团队的感情。很多人一谈感情,容易“变味”,将团队的感情演变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感情。例如,企业里面很多人称兄道弟,以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相称。这样的感情,这种“兄弟文化”在企业里面存在,真的好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兄弟文化”容易走入一个极端:搞裙带关系,进而拉帮结派。这是团队建设的大忌,造成的结果就是排挤人才、群体抵抗公司新制度、新决策等等。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感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视频:一个小孩离开家出走,面馆老板给她一碗面,她可以给别人下跪,但是家里面的父母呢?从小精心的呵护,细心的照料,她却不知道感恩,父母养育恩竟不如路人一碗面!


当然,这里不是强调员工要如何地感恩上司、感恩企业。而是想说明,“家”才是当你累了、烦了、发生大的变故时的港湾。在企业里面也是一样,企业这个组织才是你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平台、实现安居乐业梦想的地方。所以,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公司,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要塑造的是团队感情而非个人感情。


什么是团队感情?在企业里面,因为工作的关系建立的感情,即使是私交甚好,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了一些私交。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培养格局大一点、胸怀大一点的羞耻感和荣辱观:以团队的荣誉为重,以企业的荣誉为荣,以以企业的耻辱为耻。这就需要在企业里面通过打造文化来塑造团队的感情,而不是个人跟个人之间的感情。


只有塑造了团队的感情,才能够用团队的感情、组织的情感、组织的关怀在“起心动念处”改变员工的心态。


例如:不能够单独带某个管理人员出去吃饭。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培养组织情感而非个人情感。要么就是公司组织集体旅游、集体吃饭,要么就是公司组织主管级以上人员去旅游、去聚餐。


很多老板不注意这一点。当然这些老板心里面没有差别对待的意思,但在别的下属看来呢?他不知道你带他出去是干嘛去了?他会不会打小报告呢?本来没什么,但是这个饭一吃就吃出问题来了,这就是个人情感和组织情感不一样的地方。


企业要通过打造一个文化,来塑造组织感情。在这个组织当中,大家是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起心动念处”改变员工的心态。


3、单独约谈,沟通凝聚真情


什么叫真情?很多人理解为在酒桌上喝得烂醉才叫真情。那是“江湖式”的管理方法。一个规范管理的企业里面,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约谈的机制。


就是每个月你有没有跟你的比较核心的下属、骨干进行一些单独的约谈?沟通了解他在工作当中实际的困难,帮他解决他在工作当中持续遇到的问题,然后跟他一起探讨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需要强调的是,“单独约谈”也是一个机制,千万不能认为是只找哪一个人谈,那就麻烦了,也会演变成第二点讲的那种“个人情感”,而非“组织情感”。


单独约谈,通过机制来保证约谈的效果,让大家在企业这个平台上很好地沟通,这样才能够凝聚真情。


从机制、文化和频繁的沟通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够在员工的“起心动念处”改变他的工作心态,进而改变他的工作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