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3|回复: 0

抄袭者的学术江湖

发表于 2010-11-17 09:40: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为采访了涉嫌“诈骗”和论文抄袭的禹晋永,郑州《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副主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冷也被打假者盯上。很不幸,他2007年撰写的硕士论文《试论传闻证据》,被发现大量抄袭了吴丹红的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用了我论文80%的内容,核心内容几乎都被掏空了。”

  因为抄袭者众,如果事件仅到此为止,这个“三流大学的四流(副)教授”的行为,已很难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出人意料的是,王冷很快在微博上作了回应,“先生,你的信息不够全面,还有一大假你没揭,本人只是副教授而不是教授……本人硕士论文抄了,学士论文也抄了。为了避免再抄袭,五年里再没有写过论文,并在同事中郑重宣告放弃参评教授。你可以继续指教。”

  这个回应真是干脆至极,令人拍案叫绝,虽属个案,但亦有迹可循,其背后,又是怎样的一个学术社会的图景投射?

  网名“零度以下”的王冷,在新浪开微博,很是活跃。这大概是她很快承认抄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混迹微博,踊跃发言,整个互联网于她是一熟人社会,在网络熟人社会有错死扛,会死得更惨。而那些在 “教育行政化”氛围中成长的教授,可能更在乎的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评价,互联网的“陌生人社会”与他们甚少互动,再怎么纷扰,于他们都不会构成紧要的困惑,对抄袭指控的回应,因此就不会像王冷这般神速。

  王冷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她更进一步承认自己学士论文亦属抄袭。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她说自己“为了避免再抄袭,五年里再没有写过论文。”言外之意,如果写论文,也将不可避免再抄袭。这是在做一种宣示,即论文的写作,于她所在的学术环境中,已经相当程度上沦为一种复制粘贴的程式化运作。

  这样的学术江湖真是可怕。因为在这里,论文的真伪似乎并不受到重视,导师和评委会委员连简单的核查工作都不去做,更遑论对论文质量进行真正负责任的评鉴了。有的导师,甚至会让学生代写论文,亦因此偶发过学生抄袭老师受过的故事。这种师生间的相互纵容包庇,令目下的中国学历变得水分十足,亦使整个学术共同体蒙羞。

  值得反思的是,在王冷的回应中,没有任何的羞愧感觉,反而隐隐释放出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在她的世界中,抄袭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她只是很凑巧被揭发出来的不幸者而已;同时,在所有这些抄袭的人中,她又是相对节制和有底线者。这种认知本身让人无语。而支撑她作此念想的那个学术江湖,还要这样烂下去多久?

  更值得反思的是,王冷为何如此淡定回应?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如今抄袭者甚众,可谓虱子多了不咬;二是惩罚不力,某些“抄袭家”不仅不臭,还上富豪榜呢!谁还会羞于抄袭?(韩福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