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制造”到“创造”、“智造”:一线工人不可缺席
――对话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张吉平
顾永强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钻井柴油机工高级技师张吉平,始终扎根生产一线,26年如一日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项,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1项,山东省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2项,累计创经济效益过亿元,实现了从农民工到“全国技术能手”的美丽媟变。
11月11日下午,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奖励大会在济南南郊宾馆隆重举行。张吉平和其他等8名同志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其中,他创造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获得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名。山东工人报11月3日起连续四天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张吉平的成长经历和创新故事。
11月16日,笔者来到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张吉平创新工作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笔者:首先,祝贺您获得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名。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您创新成长的经历。
张吉平:1984年,我作为农民轮换工招工来到胜利油田。按规定3年的合同结束后,我就回家种地。开始想混过去就算了。但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不满足于“递扳手”的角色,渐渐地适应,经常通过听、看、摸来区分设备在不同功率下的运转情况,听设备正常与故障时的区别,看设备的振动、排烟是否异常,摸设备的温度变化等,手上经常烫起水泡……我彻底爱上了钻井工这份富有激情、富有挑战的工作,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
在钻井施工中,ZJ45型钻机担负着主要钻采任务,它的链条爬坡护罩几十年未做改进,极易发生变形、漏油现象,很难保证链条的正常润滑。我反复揣摩,研制出了“伸缩式传动护罩”,从根上解决了ZJ45型钻机爬坡链条干摩擦、护罩漏油和变形问题。后来坚持把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先后革新了钻井下套管防喷帽、钻井通用井底落物打捞器、直角通式防破坏防盗闸阀等成果。到目前有技术革新成果80项,累计创经济效益过亿元。
笔者:您取得的成绩确实不简单。能不能说说是如何取得的,有什么成功经验?
张吉平:创新成果、操作水平并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不断地积累和钻研。只要愿意下苦功夫,每个工人都可以创新。我觉得学会绘图是我成长的“助推器”。有一年,我们队长从老家带回一张反烧式取暖炉图纸,叫我照着样子做一个,我一看图纸傻了眼,怎么也搞不懂里面的结构。图纸看不懂怎么做,我就去请教公司修理厂工程师,人家一看就很明白,而且给他讲了里面的结构,听了半天也没有全明白。最后虽然是做出来了,但因为有几处与图纸不符,使用效果差强人意。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我下决心学制图。当时,井队分来几个大中专生,我就请教他们,借了一本机械制图方面的书,照着书上学,将一些制图方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后来,琢磨着照着书上画,没事就把一些费机器零件拆开一个一个地画,渐渐地画的一些零件图基本能符合图纸的要求。现在,我的图纸绘制水平在胜利油田已是屈指可数,连一些大学教授也自叹不如。胜利学院赵洪庆教授说,在CAXA、Solidworks制图软件应用方面,在油田能达到我这个水平的没几个。在我面前,教授居然谦虚地说他是个“学生”。
绘图技术的提高,让我受益匪浅,原先一个成果搞半年,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2007年,胜利油田开展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全部64项获奖成果中,我一个人就独占6项,今年又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笔者:听说您的技术改进曾让老外很服气,能不能简单的说说。
张吉平:是有这么回事:有一次,美国进口的卡特发电机组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在更换过程中,外方人员出现了技术失误,导致引擎与发电机不同心,试机时油底壳被震裂,4个人一连校正了三天都没有搞好。在他们校正过程中,我发现功率输出盘是浮动的,通过查资料也得到证实。我向外方人员提出了整改方案:以飞轮法兰盘为基准面,常温下发电机的轴线高出引擎轴线0.12毫米,这样在机组正常运转时,就能保持比较高同轴度。外方维修人员按照他的方案仅用三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后,新加坡老板把我请到当地档次最高的酒店答谢,还允诺高薪聘用,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笔者:“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工人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智造”的转变。
张吉平:我十分关心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建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目前贴牌生产仍是“中国制造”普遍的生存模式。满大街跑的帕萨特、马自达,表面上是在中国生产,其实核心技术、图纸都来自国外。作为产业工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线工人不但不能缺席,而且要扮演好自主创新的主体角色,实现从“制造”到“创造”、“智造”的飞跃。
对一线工人来说,自主创新要从不起眼的小创意开始,生产中遇到的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我们创新攻关的目标,一个个小改、小革、小发明,也许就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大问题。我觉得员工自主创新容不得浮躁。我们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庸俗化,更不能打着“自主创新”的幌子弄虚作假。员工自主创新要宽容失败。在这里,失败不是结果,只是过程,是教训,更是一笔财富;这里没有“成者王侯败者寇”,只有“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员自主创新道路上不可少的台阶。自主创新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要创新首先要有“有创造力的人”。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制度,给予创新成果和创新者应有的地位和待遇,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会读书的人变为会创造的人。
现在,我除了继续根据钻井现场需要搞创新外,就是把我的技术和经验带给年轻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目前,创新工作室已接待参观来访人员近900人次,举办柴油机工培训5期、对抗赛4次,立项攻关课题9项,被胜利油田命名为“十佳示范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