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0|回复: 0

政协委员张胜友谈报告文学生存之道:坚守真实性

发表于 2020-12-28 11:46: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去年党中央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国家崛起必然的战略部署和考量。大时代呼唤大作家和大作品,文学创作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把握时代本质。举凡传世之作,都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宏大叙事,表现一个时代,表现一个历史进程。

  从报告文学作家到出版界“奇人”,再到影视政论片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如今退休在家的张胜友仍笔耕不辍,且持续关注着报告文学的创作态势。记者两会前夕就报告文学创作问题采访了他。

  回顾:

  坚守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报告文学,张胜友经历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谈及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张胜友说: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组合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要求真实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线。去年7月,中国作协在北戴河召开了‘全国报告文学创作理论问题研讨会’,会上我提出:坚守报告文学的底线,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一种追求。”

  “此外,报告文学对当下生活的反映、介入与干预比其他文学形式来得更直接与敏锐。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

  对于当前报告文学的现状,张胜友认为,“当今时代下,互联网的兴起使社会进入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报告文学在时效性方面不占优势,唯有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锐意进取,给人震撼和启示,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品。”

  远瞩:
  坚守深刻的宏大叙事
  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创作,必然赋予了新的时代命题、新的社会诉求。“您认为当今社会形态下,应该如何把握报告文学创作?”我问。

  “去年党中央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国家崛起必然的战略部署和考量。大时代呼唤大作家和大作品,文学创作应该大有作为,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把握时代本质。举凡传世之作,都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宏大叙事,表现一个时代,表现一个历史进程。”张胜友如是说。

  另外,张胜友还期待报告文学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教化功能。“改革开放已在短期内积聚了大量物质财富,但也同时派生出不少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应该发挥它歌颂与批判的功能,不要回避社会矛盾。”

  关注:
  打工文学创作逐渐壮大
  随着打工文学的日益壮大,这一领域的创作已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对于有关工人、打工者群体的文学创作,您如何评价?”我问。

  “尽管纯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还相对薄弱,但一亿多的农民工,他们也应属于工人这一群体,当下有很多反映这一群体的作品。例如,珠三角的打工文学就很兴盛,这一地区有3000多万的打工者,他们对社会的感知与体验,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张胜友说。

  “同时这一群体中涌现出不少文学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比如,王十月就是凭借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凭作品《无碑》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新锐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