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172|回复: 0

产业融合绿色发展 湖南安化用黑茶“趟”出脱贫路

发表于 2020-12-29 10:09: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化黑茶有严格的制作工艺。 向一鹏 摄
  中新网长沙9月22日电(向一鹏)“我们刷的是茶牙膏,吃的是茶早点,上午游茶马古道,看的是茶乡花海,晚上住黑茶民宿,睡前敷黑茶面膜……”这是湖南益阳安化县政协副主席、县扶贫办主任杨正华对“24小时健康茶生活”的畅想。

  20日至21日,湖南省第九届网络文化节之2020“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精准脱贫在三湘”媒体湖南行来到安化,走访相关茶企、贫困户,走进茶园、生产车间和博物馆,与业内人士交谈,倾听黑茶之乡的脱贫新声,聚焦安化黑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茶旅文康”路。

工作人员采茶。 向一鹏 摄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坚持“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安化黑茶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百姓脱贫有机统一。2019年,该县实现茶叶加工量9万吨、综合产值220亿元。

  据悉,10余年来,安化黑茶借力新时代新发展的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评估达37.13亿元。随着黑茶成分提取技术的日益成熟,黑茶面膜、黑茶牙膏等系列产品的诞生,安化黑茶产业链不断扩展,市场前景日益可观。

  目前,安化黑茶已成为安化县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后的安化黑茶产业,也成为了产业扶贫的“主心骨”。截至2019年,全县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7727户143527人实现脱贫,该县茶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员近40万人,其中9.6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

中国黑茶博物馆。 向一鹏 摄
  记者走进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洞马村,绿水青山中,闻到的处处是茶香。“以前是村民想着办法出去务工,现在是外面的游客、茶商络绎不绝地进来。”安化县马路镇洞马村党支部书记谌付华说。

  通过7年精准扶贫,现在的洞马村已旧貌换新颜。2014年,该村和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洞山茶叶种植合作社,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帮扶模式。茶苗、肥料免费送,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教茶园培管,产出的茶叶由帮扶企业保价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问题。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家家户户培育了茶园,现有茶园基地近3000亩,洞马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800元跃升到了2019年的5000元。

  今年30岁的邓双恩曾是一名贫困户。经茶企培训指导,他在自家的4亩土地上种植了茶叶,每年可获得约3万元的收入。再加上饲养一些鸡鸭,他每年总收入达到5万多元。去年,邓双恩将自家老屋翻新重建,成功脱贫致富。“以前我在外打过工,没想过会从事茶产业,但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愿意回来。”邓双恩说。

  八角茶业公司负责人龚意成介绍,公司正在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实地体验为一体的茶旅文康综合体,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洞马村在安化不是个案,当地不少村庄都以发展茶产业为基础,协调发展种植业、旅游业,摸索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的黄石村正集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通过建立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培育了茶叶、土花猪、蟠桃等5个特色农业,成为了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该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2018年经营收入890余万元,带动农民就业500人。

  “安化黑茶为什么能成为扶贫支柱产业?除了安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外,还因我们通过科研提升了产品工艺,让黑茶更适应于现代人的生活,科技创是核心竞争力。”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肖义表示,安化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茶叶、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并不断向外延伸,努力打造24小时健康茶生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