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一年来,济南市教育局以“泉家共成长”、《泉城家庭教育》为平台载体,链接学校、家庭、社会,勾勒出了“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感动”的济南家庭教育发展样态。
本报记者 赵世彩
9月18日,济南市民王冬梅与丈夫一起成为“天桥e家”家长学校的首批学员,与全区10万余名家长一起踏上学习路。目前,全市有70余万家长可随时随地共享前沿家庭教育资讯。
11月21日,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带头家访,面对面为家长支招。济南3244所中小学(幼儿园)“问教问学”入户家访同步行动起来。
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以“泉家共成长”为平台载体,以“万名教师访万家”干部教师全员参与为队伍保障,链接学校、家庭、社会,勾勒出了“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感动”的济南家庭教育发展样态。
【引领】起草一个“纲要”编制全市育人“教材”
“什么是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最利于孩子成长?”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看来,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专业,需要科学性和专业化的指导。
统筹家庭教育指导,济南市教育局先为这门专业编好“教材”。在大数据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优秀专家团队给“教材”打下的基调是科学、专业。
2016年起,济南依托专业研究机构,在全市开展两项调查。一是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14万份,并进行数据分析。二是围绕政策机制、经费、阵地、人员等内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情况调查。
在两项调查的基础上,2017年6月,济南市教育局为家庭教育指导搭建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始萌芽。
作为参与设计《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智囊团中一员,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隋赤还记得当初的情境:“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同志邀请我们做属于济南的家庭教育指导纲要。”
“市教育局基教处的同志非常有想法。”济南教育人的前瞻理念让隋赤印象深刻。按照专业化、科学性的宗旨,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依托,起草纲要者都是国内相应学科中的领军人物。
有高度,还要符合济南家庭教育的实情。隋赤说,纲要在“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人格培养和道德养成为核心”“以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脉络下,详尽梳理了3至6岁、6至12岁、12至15岁以及15至18岁4个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重点及品德培养等内容,指导方法类别鲜明,系统而立体。
专家主笔、教育主导、联合发布,2018年,《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全国率先出炉,从统筹全市家庭教育指导、调适家校关系、优化家校沟通、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规可遵,引出、唤醒和激活家校社会的育人合力。
【规范】出台两个“标准”扎稳家校合作舞台
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先架好家校沟通的桥梁;想品尝家校共育的硕果,需扎稳家校合作的舞台。
济南市舜耕小学家委会“舜友会”在参与学校工作时,“舜友”们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更换班主任,属于学校正常工作安排,舜友不得干预。定哪家小饭桌,舜友会说了算。”
在济南十四中校服定制说明会现场,50名家委会代表一起参与定夺。在济南市育贤第四小学配餐公司招标大会上,同样出现了30名班级家委会成员的身影。
参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校做到不缺位、不错位,是因为有两个“标准”已经帮其画好了“经纬线”。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市教育局对全市参与载体尤其是家长参与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和困惑。比如,学校家委员会的建设与管理问题。由于家长和学校缺少相关制度的引领,越位或缺位现象时有发生。再比如,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困惑却求教无门,有的家长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干脆全部扔给学校,还有的家长与学校教育理念不一致,与学校、教师沟通不畅。虽然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专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但由于缺乏体系化、科学化,家长学校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2019年10月17日,在济南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泉家共成长”工程启动仪式暨全国家庭教育品牌城市联盟研讨会上,市教育局出台了《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与《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两个《标准》从路径上,给家长广泛参与到家庭教育做出了具体引导,推进以全面开设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父母课堂”为载体,完善“调控、自主、共治”三结合的“参与式”家庭教育治理机制。
两个《标准》与《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互为补充,让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使济南市家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三级家委会”构建、“家校社”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以及学校与家庭的共建与互动。(下转3版)
【共享】
贯通四个学段织就“泉家共成长”
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家庭教育才能发挥星火燎原的效能。
不久前,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济南市德兴街小学、济南市南辛学校、济南市饮马小学、济南市培新小学、济南第十九中学、济南第二十中学、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等不同学段的学校接受了一次严格的“答辩”,由济南市教育局聘请第三方家长学校创建评估专家,按照《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采取听、查、看、问等方式,对家长学校“基本保障”“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评价鼓励机制”“创优特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层层评估。此项评估也在全市参评首批“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评估的学校中展开。“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的创建培育行动,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树立了标杆,辐射带动和提高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质量。
2019年7月起,天桥区教体局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师种子教师培育项目。通过课题引领、学者带动、磨课教研、说课答辩4个环节,60位教师顺利通过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18位教师通过山东师范大学专家认证,自此,天桥区有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种子教师队伍。时光推移到2020年9月,承载全区10万余名学生家长、6万余名学生希望的“天桥e家”家长学校正式成立,60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种子教师精心打磨的,贯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60节精品课,辐射给10万余名家长。
由点及面,织就济南家庭教育共享网的还有“泉家共成长”APP。海量的同步课堂、通识课堂、教育微课等线上课堂,能让学生在课后查漏补缺,提升成绩,也为家长打开了一座家庭教育知识的宝库。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借助“泉家共成长”项目,进行家庭教育顶层设计。目前“泉家共成长”APP注册学生近8万人、班主任2269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3237人参加学习,2714人取得结业证书。
为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济南市教育局通过下发《济南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泉家共成长”工程实施家庭教育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通知》,对家庭教育实施项目化管理,设置各类项目23个,基本涵盖家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覆盖各类特殊人群,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负责人、一个团队、一包到底,有效保障了家庭教育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创新】携手各教育主体 探索“一体化”深度
“学校是社会的文化中心和文明引擎,家庭是孩子的课余学校和亲子乐园,社区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政府则在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在家校社政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协调和领导作用。”如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所说,不同的教育主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怎样更好的携手,是济南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以体育家庭作业为抓手,家校协同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与发展助力,济南率先探索出自己的版本。2013年,济南市在推进家校沟通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上提出,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家庭氛围,巩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随后,一份原创的体育家庭作业就出现在济南市明珠小学的寒假作业《生活指导》中,继而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开来。
体育家庭作业是一个撬动点,用家校协同的力量把“五育”做实,让学生们快乐起来、强健起来。多元育人共同体的打造,则是家庭教育路径的另一创新。
济南舜文中学所在的阳光舜城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父母成长课程惠及舜文中学家长、舜城社区居民,孔子学堂内的中华传统教育系列讲座吸引了社区的老老少少。作为济南市首个“家校社政研育人共同体”实践基地,济南舜文中学通过家校社政研联手,合力打造阳光少年、阳光家庭、阳光社区。
通过打造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济南市以“家长进学校、学校进社区、教师进家庭”的形式,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行政部门、科研部门、社会机构和企业等资源,使家校协同育人有抓手,家庭教育有方向,社区教育有活力,共建共享良性教育生态。
【品质】凝聚百万人次家访 提升“心连心”温度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初心,是为了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以办“有温度有品质济南教育”为己任的济南教育人,在构建家庭教育生态链时,爱是最核心的出发点,也是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品质的着力点。
2020年2月16日,《济南市教育局关于疫情防控和延期开学期间加强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助力学生成长的通知》,围绕居家学习“新情境”、优化居家学习“新技术”、开发居家学习“新教学”、探索居家学习“新管理”、挖掘居家学习“新资源”,发挥主导与调控作用,完善统筹联动机制。
2020年4月,济南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员家访活动的通知,坚持“遍访全体,个性指导”理念,了解家长对保障居家学习质量的教育方法及希望要求等,指导家长根据孩子实际,发挥家长榜样、参谋与监督作用,根据学段与年级特点,制定学习与生活计划,优化学习方法,加强时间管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评估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2020年11月21日,与济南市教育局局长面对面促膝长谈一番,济南市锦屏学校初三学生谭泽龙的父亲说,作为外来务工家庭,这次家访让他切切实实触摸到了济南教育的温度,感受到了济南教育的品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济南市将寒暑假“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拓展为“家访进万家,满意在教育”全员家访工作机制。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各中小学已开展家访活动1262794人次,其中线上家访642858人次,线下家访619936人次。
关爱面向大众结合重点关注小众。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特殊学生群体给予倾斜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详细了解摸排学生居家学习进程、存在问题困惑,制定一人一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