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0|回复: 0

家校社协同 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发表于 2021-1-2 11:3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26日,山东省会大剧院。“呔,啋呔啋呔啋呔……”锣鼓声密密响起,10岁的孙意豪稳稳扛起大纛,随小伙伴们快步踏上舞台。他打转打得严肃认真,极为规矩——把龙套跑好,一样能登上大舞台!这是他所在的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四年级四班全体同学都没预料到的,毕竟两个月前,除小戏迷马语涵外,另外30多个孩子刚刚接触京剧。
  这背后,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努力。助 借专业资源 办专业之事
  2020年10月,济南市市中区第十六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启动,民生大街小学为了在“班级戏剧”中有个能拿得出手的节目颇费思量:孩子们戏剧底子薄,学校也没有专业老师,这部分的美育工作怎么开展?
  全校只有一位学京剧的学生——马语涵,5岁开始专业学习,唱老旦,参加过央视戏曲频道的春晚。学校请来马语涵妈妈,商量能否由她请到专业老师到校进行指导和排演。当时正逢济南市京剧院参与市中区教体局举办的“京剧进校园”活动,他们在民生大街小学的演出受到孩子们热烈欢迎,青年演员冷雨佳作为马语涵一家的好朋友,留下来和学校作进一步沟通。经过探讨,双方打算在马语涵所在的班级进行京剧教育试点,每周两次培训,每次一个半小时,但是需要先征求家长们的意见。
  “我有信心依托京剧院的专业力量,把这个工作做好。”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专业的冷雨佳回忆说,更让她感动的是,除了少数已有课程安排的孩子,其他孩子的家庭都很支持这次集体学艺。
  就这样,基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育人,家、校、社紧密走到了一起。
  很多人觉得京剧遥远,冷雨佳把它“揉碎”,结合日常生活来讲,孩子们没有听不懂的,一招一式也学得有板有眼。“我能深刻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在课下陪着孩子们下了工夫。”
  仅仅两个月,孩子们排演的京剧联唱《梨园芬芳》就以其专业性、舞台效果在艺术节中脱颖而出。随后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二届济南少儿新年音乐会的节目海选中被导演一眼选中,32个孩子参演音乐会并拿到特等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服务需求,但由于学校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以及其他软硬件资源有限,必须借助其他途径来引进资源。”民生大街小学副校长王传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家长和社区等资源就成为必然,而协同育人的结果,“孩子们已经展示出来了”。汇 聚多方之力 享多元文化
  329米,从济南市汇波小学东门到大明湖东门,步行只需5分钟。
  就像大明湖汇百泉而潋滟,汇波小学的孩子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有“老济南人”,更多的是“新济南人”;有汉族,还有回、壮、苗等8个少数民族。这也让该小学所在的菜市新村社区,有了斑斓多彩的社区文化。在教育理念上,校长杨京芹也偏爱一个“汇”字,汇聚家校社三方力量,让孩子们视野更宽,对济南了解更深,未来的路走得更远。
  10月底,“济南好人”刘树林走进汇波小学“明湖印象”泉水文化课堂,给孩子们讲新、老济南人的生活故事。一如既往,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这个依托社区所建的“无边界课堂”,请过环境专家讲大明湖的成因及环境变化、旅游专家讲济南的名胜,还带孩子们数次进入大明湖景区深度调研,其间家长们也给予了安保、物料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推行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邀请到历下区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助力课堂。工作人员一边讲解一边让孩子们实际操作,从校园步入社区,现场学习、现场分析,孩子们既对垃圾分类有了深刻认识,也锻炼了与人打交道、进行现场调查的能力。
  下个学期,学校和社区准备把“明湖印象”课堂搬到社区多功能厅,首个系列为少数民族同学的家长讲民族风俗,师生和社区居民都兴致勃勃期待着。
  老社区多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这为附近学校带来了优厚的教育资源。济南市纬三路小学地处济南老商埠区内,学校与一系列老字号、老品牌通力合作,开发出了“商埠情怀”主题课程。孩子们在百年老店便宜坊学习制作锅贴美食,在宏济堂药店学习称量和抓药的方法技能,在胶济铁路博物馆化身小小讲解员,为市民朋友讲解胶济铁路的历史和老商埠的由来……“对有些孩子来说,探寻老商埠的历史,也是在探寻其家族历史。”纬三路小学大队辅导员楚剑说。
创 探索新路径 涵养新生态
  要说家校社工作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不能不提济南舜文中学。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所在的阳光舜城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社区居民人才济济,既有非遗传承人,又有五老宣讲团、社区图书馆、红色讲堂、社区托管站等,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提供了成长实践基地。
  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和家庭主体作用的同时,舜文中学一直积极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2018年10月,这所学校与阳光舜城社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家校社政研育人共同体”实践基地。基地分舜文中学国粹院、舜华社区家庭教育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三部分。两年来,逐步构建了家庭主体、学校主导、社区参与、政府统筹、科研指导的家庭教育模式,合力涵养阳光教育新生态,塑造阳光少年、阳光家庭、阳光社区,形成强大的社群教育磁场。
  今年10月,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来到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视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给出了“活动多、内容实、效果好”的评价。该校借助家校社合力,积极探索弘扬法治精神的新方法、新途径——聘请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虹为法治副校长进校指导工作,建成全市首家校内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活动;老师、家长与学生一起走进社区,发放扫黑除恶公益宣传材料,走进法院、检察院、警察博物馆等单位参观。通过一系列举措,该校形成了家校社互联互通、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助力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理念。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教育’本来就不限于学校教育,而是一个大系统。大系统里有若干子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都是其子系统,只有子系统都有秩序地协同发展,大教育才能稳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治芳认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成就人的终身发展,让教育充满创造与温情,只能以家校社合作的方式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