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年来济南围绕家庭教育发生的、令人念念不忘的事有很多,但囿于版面原因,本报只能精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十件以飨读者。以此期盼我们的教育更有温度,期盼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杜超
2020年1月,《都市女报·泉城家庭教育》(以下简称《泉城家庭教育》)正式与读者见面。它致力于打造一个属于济南的家庭教育新平台,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以一份报纸关注一个城市的家庭教育状况,这不但开了山东省的先河,在全国也不多见。
“考试时孩子在答题卡上忘写名字了,平时也经常丢三落四。怎样帮孩子改改这个习惯?”“孩子偷拿小朋友玩具被发现,除了打骂,有更好的办法吗?”……
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从今年开始,有家长发现《泉城家庭教育》的《家长信箱》栏目专门解答这样的问题。很快,这个特色鲜明的栏目受到读者追捧。
《泉城家庭教育》通过专版专栏,积极建立和打通家校交流的渠道。除了《家长信箱》,还重磅推出“校长行”活动。每周由一位校长(园长)结合工作案例和家庭教育理论,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成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针对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比较严重的状况,槐荫区恒新小学校长崔姗结合情景剧《成长的烦恼》就给那些不合格的爸爸上了生动一课。
《泉城家庭教育》还始终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二胎家庭,父母如何分身照顾俩娃?”“孩子问‘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开宝马?’,你该如何回答?”……只要遇到热点就做深做透。“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问题,通过《泉城家庭教育》总能找到答案。”济南市洪家楼小学一个五年级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6月26日,《泉城家庭教育》大篇幅报道了王晓桥从父辈开始就秉承“福田心耕”的家训,热心公益,积极学习,用十多年时间从中恒商城一个商户变身为人社部认证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在耳濡目染下,两个女儿从小品学兼优,还经常跟着爸爸做义工;9月9日教师节特刊中,济南市育秀中学小学部教师王宁远通过视频《传承》讲述了三代人结缘三尺讲台的故事,将爷爷创立的“责任,执著,卓越”的家风娓娓道来……
家风培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重点“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在这方面,《泉城家庭教育》避免了单纯的说教,通过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以小切口展现大视角,润物细无声。
而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也是如此:讲述的是一件件趣事,紧扣的却是家庭教育话题。如11月18日报道了某班参加农场劳动一事,“摘苹果的正确姿势是先托再拧”“拔萝卜时尽量靠近根部位置”,孩子在体验结束时“已累得走不动路了”,却感叹“农民伯伯很辛苦,所以一定要珍惜他们的劳动和付出,今后坚决不能浪费粮食”——从劳动教育到勤俭节约教育,一气呵成。
生动的故事、活泼的语言,《泉城家庭教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年以来,在帮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质量、促进亲子共同成长等方面积极发挥出了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