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特殊的疫情,让全市中小学生有了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特殊的假期特别的成长——我在战‘疫’中成长”故事采写活动。活动参与者从“我”的视角出发,多维度展现了自我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推迟了孩子们的开学,却加速了他们的成长。这种特殊的情形,也成为德育的活素材。
为让全市中小学生用笔记录下“疫”期成长,5月8日起,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特殊的假期特别的成长——我在战‘疫’中成长”故事采写活动。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我”的视角、“我”的参与、“我”的感悟,为众志成城战“疫”送一份暖、添一份力、发一分光,让成长“不喧哗,自有声”。
活动发起后,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共收集到作品上千件。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全市中小学生积极的创作热情。
这些作品围绕“特殊的假期特别的成长”主题,从不同的视角展示着中小学生的感动与思考。有的作品从居家线上学习出发,讲述自己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有的作品从突如其来的疫情着手,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保持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还有的作品以美丽逆行者的感人事例、普通奉献者的默默付出为切入点,思考责任与担当、分享与奉献。10月14日,本报以4个版的容量刊登了部分优秀作品,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泉城少年的文风文采。
“罪子新冠,诨名SARS。因散瘟罪擒,余惶恐,躬省己罪。己亥岁末,余奉瘟皇之命,自江城始,盖九省通衢之地,遍及荆楚,席卷华夏……”济南市槐荫区西城实验初级中学小学部的田诺庆喆用400余字文言文记述了《一粒新冠病毒的“自白”》。这篇文章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的路欣宇把心情通过作品《心似花,待春来》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真情实感,从侧面表现出疫情期间特殊的生活状态。
在《镇书记爸爸的战“疫”故事》中,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学生杨麒钰设置悬念,引出父亲不顾阻拦,报名参加抗“疫”的情节。担忧的自己与坚定的父亲形成对比,衬托出父亲明大义、顾大局的形象。
章丘区清照小学五年级六班学生张应悦在来稿中表示,自己有一个远大志向,就是将来用智慧造福人类。疫情期间被迫居家,也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张应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收获成长。作为天文爱好者,他和担任数学老师的妈妈共同研发了一节数学阅读课《冥王星被“开除”的秘密》。这节课上线后备受欢迎,又登上了“泉·悦·读——名师公益讲堂”,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向所有济南市四到六年级小朋友及家长、老师分享阅读经验。
张应悦只是济南千千万万学生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学生,有的按照学校要求,安心在家学习、锻炼;有的学生跟着爸爸在高速路口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登记车辆信息;有的学生在社区做志愿者,清扫楼道,擦拭宣传橱窗……他们都在努力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