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回复: 0

每日步行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值得看看!附6种走路法动图演示

发表于 2021-1-3 16:32: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美国医学会杂志》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在2011-2015年对1.8万多名美国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2岁进行调查,让她们连续7天佩戴记录设备,记录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数和步速。然后在2018-2019年间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状况,发现有504人已经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分析的结果是:


✔步行的确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约15%;


✔在每天步行达到4400步时,死亡率出现了显著下降,与每天2700步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大约40%;


✔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达到7500步时,死亡风险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所以结论是:老年人每天步行7500步对于长寿是最有利的。





此外,这项研究也分析了行走速度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行走速度的快慢与死亡率高低无关,行走速度过快反而容易引发摔倒、骨折等意外。








您走路走对了吗?

1
选择具有防滑、减震、平衡、舒适、透气、轻便功能的鞋以及地面更柔软的操场作为锻炼场地,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2
注意行走的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带来的力线异常,引起关节的磨损和局部的受力过大。


头部:摆正,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顶,把你往上提拉。


胸部:不要含胸,挺起胸部,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


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脚步:脚跟先着地,尽量做到脚步轻盈,别摩擦着地面拖着走。


每走一步都要使脚完全抬离地面,也不需要高抬腿哦,微微抬起即可。避免对脚部及踝部关节造成损伤。






3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慢慢增加运动量。



4
运动前后一定记得拉伸肌肉,减少肌肉僵硬感和酸痛感。



5
步行锻炼中有疼痛不适感,不要盲目坚持,建议及时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这几种走法效果更好

1
一字步

左右脚轮流踩在两脚之间的中线位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模特走的“猫步

动图来源:京医通(下同)

一天500步左右,再切换成其他走路方法。如此走路通过腰部肌肉用力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

2
倒着走

找平地、路人比较少的安全地点慢慢地倒着走。


老年人腿脚不好就尽量不要倒着走了

每天可以正着、倒着交替走半小时左右。倒着走可起到锻炼腰部和背部肌肉的作用,可以缓解较轻度的腰酸背痛。


3
甩手大步走

走路时上身挺直,头抬高,步幅大概同手臂长度,同时前后甩臂。



每次走10~15分钟为宜。舒张腰部、背部肌肉,缓解腰背疲劳,防驼背。


4
走跑交替

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交替运动。也可快跑60秒后快走3分钟,交替进行。


此方法运动量较大,要做好热身,量力而行

每天走、跑交替20分钟左右。增加燃脂效率,帮助减肥。


5
“10点10分”走

双臂上举,呈表针“10点10分的角度,抬头挺胸行走,可适当降低速度。



每天200~300步左右,手臂即可放下来。有助于锻炼肩部、颈部的肌肉,可以预防颈肩疾病。


6
“三吸一呼”走

走路时身体挺直,每四步一个循环,前三步时吸气,第四步呼气。



运动量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心肺能承受的量调整。可锻炼心肺功能。

以上几种走路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组合。






运动前别忘了这件事


无论做任何运动,运动前的热身以及运动后拉伸都是非常必要的。快走前,先用正常的步速走个4~5分钟,让身体先热起来,一来防止运动损伤,还可以辅助我们提升运动表现。运动后也不要掉以轻心,做一些柔和的拉伸动作,有利于放松肌肉,避免剧烈行走后给肌肉带来的紧张。










走路时多加一个动作效果好


当我们踮起脚尖走路的时候,前脚掌触地,双腿交替向前移动,锻炼踝关节力量,增强小腿肌肉力量。踮脚走路时,小腿承重多,消耗及所需要的能量也多,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更有效的提高肢体运动能力、代偿能力和血液流通能力。


每次走路时,有意识地踮脚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老年人在踮脚走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跌倒,不建议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踮脚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