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7|回复: 0

将湛若水打造成广东文化新名片

发表于 2021-1-3 16:35: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羊成晚报
    12月,《湛若水全集》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湛若水(1466-1560年)是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世称“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此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湛若水全集》,是湛若水著作以全集的形式首次编校出版。该全集的出版让尘封了400多年的著作与读者见面,填补了有关湛若水文献出版的空白,也是岭南文化研究的一大成果,将推动对明代思想史、广东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湛若水全集》由黄明同任主编,陈永正、黄国声、程潮、刘兴邦、戢斗勇任副主编,参与点校的还有邢益海、刘路生、汪廷奎、张永义、宁新昌、郭海鹰等。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15年10月完成整理点校工作,并于今年正式出版。
  
>

  
  黄明同
  全集为史上首次出版
  湛若水,初名露,字民泽,因避祖讳改名雨,后定名若水,字元明。他是大儒陈献章的弟子,一生仕学两优,官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且寿长九十有五,构建了富于岭南特色的、博大精深的心学体系,与王阳明心学比肩而立,著述丰富,为明代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代及当代虽出版过一些湛若水的文集,却从来没有出过全集。”该书主编黄明同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湛若水全集》力图从全集出发,极力搜集他的所有资料,以求达到“全”的目的,以见湛若水著作的全貌,“这次是历史上第一次编校出版《湛若水全集》,不仅版本较齐,且份量也大。”
  《湛若水全集》分论著、文集与诗集三大部分共22册,达550万字。《湛若水全集》将湛若水一生的专著、文章、讲稿、奏折、诗词、书信等,按“四部”分类法,以经、史、子、集排序。收集的版本比较齐全,并征得佚文数十篇,增补了数量可观的诗词曲赋。点校选用了较为适宜的版本作为底本和校本,对异、讹、脱、衍、倒之处皆改正并出校,异体和俗体字皆改为正体字,以便读者阅读和辨用。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暨《王阳明全集》主编吴光指出,该全集是一部堪称填补空白的资料书:“必将有利于对明代思想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黄明同强调,湛若水不仅仅是故纸堆里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明代心学是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这也是湛若水思想最为光辉的地方,他们倡导主体精神的觉醒,强调平等自由,这也是宋代以来商品经济发展之后产生的社会新思潮。”
  古籍整理要有奉献精神
  为何《湛若水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而非广东相关出版社出版?
  对此,黄明同表示,国内古籍的出版有两家比较权威的出版社,一个是中华书局,一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两家出版社有专业的团队来运作,编辑的专业度也更高:“好的出版社也可以保证书籍的质量和信任度。目前广东还没有专门的古籍出版社,这方面的力量还有待加强。”
  《湛若水全集》的责编黎大伟表示,明清以来,广东每每领风气之先,名贤辈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社向来重视广东文献的整理出版,曾经出版过陈献章、屈大均、陈澧、康有为、梁启超等岭南大家的全集或文集,近年来还有‘岭南思想家文献丛书’等,已由点成面,蔚成规模。以该套全集的出版为契机,我们期待与广东的学术机构和学者们开展更多、更好的合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
  谈及广东对本地历史文化名人学术思想著作的整理出版,学者周松芳认为,相对于广东的经济实力而言,广东对古籍文献的投入还有待加强:“文化有三个层面,文献、研究、普及,没有文献基础怎么谈文化,这个理念应该深入人心,要重视文献。”
  周松芳说,岭南具有全国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如元末明初开启岭南文学新时代的“岭南五先生”,以自得之旨导夫阳明心学先路的陈白沙,明中叶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及乃师黄佐、黎美周,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清中叶对浙西秀水诗派和浙东大诗人姚燮等深有影响的黎简,以及《清史稿》誉为“粤诗惟湘为巨”的岭南第一才子宋湘等。他表示:“他们的著作大多沉湮没于故纸埃尘之中。如此辜负前贤,颇不应该。”
  如吴光所说,古籍整理,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有一种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奉献精神。“整理《湛若水全集》是一项前人未曾完成的浩大工程,其间繁难程度,局外人难以想见。”作为《湛若水全集》主编的黄明同,也深切地感受到古籍文献整理的不易,要推动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学术思想的研究、整理、出版工作,不是某个出版社或某个人的事业,“需要三股力量,政府的支持、专家的参与、企业家的支持,三方力量都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