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7|回复: 0

高奏产改进行曲——徐工集团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纪事

发表于 2021-1-4 15:04: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如果是千里马,那徐工就是我的伯乐。”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首位金牌得主、徐工集团90后钳工杨长剑的成长经历,正是徐工集团矢志打造产业工人成长摇篮、培养孵化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成果。12月13日,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落幕,在这个国内职业技能领域最高的竞技台上,徐工集团杨长剑、代士玉、郭天旭3名职工鏖战群雄,在装配钳工、CAD机械设计和重型车辆维修项目比赛中崭获2金,1人入围国家集训队。

千锤百炼成绝技,一毫一厘显匠心。“强素质、高追求,奔向世界级目标;重质量、求精致,培养顶级技能人才;担重任、铸品质,成为技能人才摇篮;精选拔、重培养,带动全员全面提升”徐工董事长王民提出的这一战略口号,在产改摇篮曲的锻造梦想中,已奏响徐工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华美乐章!

写好人才培养 “五线谱”

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金牌得主代士玉,是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面临就业选择时,毅然加入徐工重型,从事全地面起重机研发工作。

代士玉告诉记者:“刚入职的时候,我还是个只懂理论知识的‘菜鸟’学生,对于机械设备等一窍不通。公司根据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对我进行包含所有作业流程的岗前和在岗培训。”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工会副主席袁尹介绍,公司通过实施“13459”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企业输送高级技师33名,技师140名,高级工721名。

徐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格则站在集团的高度欣慰而又感慨,她说,徐工在实现“珠峰登顶”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重点突出高、精、尖、缺等高技能人才培养,陆续出台高技能人才管理、技能大师培养及工作室建设的系列文件,实施“金蓝领211”工程,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式,对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职业道德、技能等级、发展潜力、培养价值、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等,创新推行技能等级“双认证”体系,实现技能等级评定与岗位聘用相分离,高技能人才聘用能上能下,搭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师、首席技师、技能大师为主通道的职业晋升体系,为一线技能工人提供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平台。

夯实以赛促训“歌风台”

齿轮、涡轮、带轮、轴承、联轴器,经过手工组装调节,变成一个美轮美奂的传动机构。杨长剑在七八个小时的比赛中,完美诠释了“分秒间的技艺展示,毫厘之间的匠心倾注。”

“徐工以各类技能大赛、企业技能比武为抓手,借助竞赛掀起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热潮,将技能工匠打造成人人尊重的企业明星。这是徐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初心与目标。”徐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张守航说。

为达到以赛促学促训的目的,徐工制定出台《徐工集团技能竟赛管理办法》,从制度保障、机制运行、质量考核等方面共同打造目标分级清晰、流程简洁高效、执行严格闭环的管理体系,形成高效能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1名劳模带3名技师/高级工,1名技师/高级工带3名中级工/初级工”的链式帮带团队,推行“绝活达人”和“技术能手”等各类竞赛评选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助力生产,储备选拔技能竞赛选手。成立集团、公司、工种带头人三个层级训练团队,明确职责和分工,全力保障选手的备赛和比赛,,用好用活选手、团队、场地、师资和信息等5类资源。

徐工选手岳振在全国选拔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比赛中脱颖而出入围国家集训队,冲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郭天旭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重型车辆维修项目第六名佳绩,并入围国家集训队。

唱响产教融合“丰收歌”

郭天旭是徐工技师学院2015级工程车辆专业的学生。入学的第二年,他就成功入选学校为备赛组建的精英班。这是徐工实施产教融合的“产改结晶”。

“为了产出高素质技能精兵,徐工技师学院围绕学制教育、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两大功能,完全融入徐工技能工匠‘本质健康’生态圈,形成高精准培育新时代工匠的鲜明企业办学特色。”徐工技师学院院长冯跃虹说。

为服务企业生产需要,实施“校企一体,双元模式”技能人才培养。开设人才定制班,以培养生产技能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双元”、场景“双元”、教师“双元”、教材“双元”和评价“双元”,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推行技师研修、“全球好机手”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学校的专业课理实比例达到1:3.6,一体化教学专业覆盖率100%。目前,学校任课教师中40%为企业技术专家和工艺师。建校28年来,徐工技师学院为徐工和社会输送各类高技能人才近1.3万人,98%都在当地实现了就业。学校的毕业生中涌现出江苏省首席技师20人、高级技师218人、技师1796人,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比达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