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时代社会动员主体很多,本研究仅列出(但不限于)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驻社区社工和居民骨干。本研究对“新时代基层社会动员”的界定是:社区党组织统筹、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伴随时代的变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新时代社会动员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环境、新动力和新目标。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作为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渠道之一,社会动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质言之,什么是“新时代基层社会动员”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共通性要素?这是新时代社会动员得以可能的深层机理。本文的研究框架包括研究结构和研究内容两个维度。一是研究结构。中国基本上完成了治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治理结构是一种“以党领政”的治理结构,党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政治权力,政府在公共治理中起着执行党的决策的角色,基于中国情境的路径依赖,新时代基层社会动员呈现浓重的“自上而下”的党政色彩,所以研究框架表现为复式结构,既有作为关键行动者的党政机关从上至下的垂直引领和主导;同时也有各动员主体之间的横向合作协商,试图在“党政主导”(见图中)和“多元参与”①(见图中)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也就是既要党政领导,又要社会参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融合和社区善治;既要规避“国家吞噬社会”的可能性,又要充分利用中国政策执行效率高、制度整合力强的优势。二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理性和精英治理嵌入社会动员的应然过程和实然过程。基于社会理性,新时代基层社会动员要规避行政式、运动式的动员方式,将社会工作理念和社会工作方法嵌入到具体社会动员实践中;强调社会动员效果,提升动员主体的动员能力和专业性,促进其成长为社区精英。这些社区精英有可能来自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社工或者居民骨干(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