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2|回复: 0

“我不讹人”令人唏嘘的“道德自白”

发表于 2010-11-19 07:45: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11月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详见平台11月18日论坛焦点)

  这样的新闻读来很令人悲怆,也足以说明时下社会风气之不正常。如果说,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进一步演变,那么若干年之后,每一个出门办事的老人,出门前首先必须在背后贴上一张“我不讹人”的字条。这岂不是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极大讽刺?

  “我不讹人”是打消救助者顾虑的“自辩”,也是现实所迫。一则,诸多恶劣的“救人被讹”的先例,已让行善者战战兢兢。日前发生在重庆的万鑫案,一名初中学生救人后反成被告;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够了!一个好的示范或许影响没有这么大,但一个“恶劣”先例却能让人一朝被蛇咬而十年怕井绳。二则,当前社会风气确实存在着正气不彰的歪风。“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投机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泪”。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尸要价”……一个个极不健康的现实标本,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走到老人不得不喊出“我不讹人”来自证道德,实是必然。

  “我不讹人”,是弱者带有悲怆和无奈的一声“呐喊”,也是一封带有反讽的“道德自白书”。问题必须解决,有专家建议加大对讹人者惩处力度,以法律来惩治讹诈者。道理不差,但建立在严苛峻法之上的道德复原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证据”,又如何拿出“讹人者”的证据?有了讹人者讹人的证据,讹人者又怎会讹人?法律不是万能的,强行介入道德领域未必是什么好事,也管不过来。真正解决“救人反被讹”的困境,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

  人人都能捧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奉献一份爱,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心存善意的社会公众,首先不要给别人打上“不道德”的标签,这是迸发社会温情的前提;另一方面,每一个人也应有充分信心相信我们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像这位出租车司机那样,“不害怕被讹,而是将心比心”的人越来越多,社会风气才能越来越好。(北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