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61|回复: 0

下好创新“先手棋” 安徽打造综合创新平台

发表于 2021-1-6 20:19: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安徽日报
     在合肥大蜀山西麓,有一座“X”造型的建筑,象征着“探索未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研院的所在地。记者日前走进先研院的B0层创新成果展厅,全生物基聚酯新材料PEF、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Loongnix操作系统……一系列高端创新成果让人眼花缭乱。
  “当前塑料污染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全生物基聚酯新材料PEF这一创新成果的发明,就是对塑料污染‘亮剑’。用农林废弃物经过生物糖化等系列技术处理,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可降解的新材料呋喃聚酯。”先研院杨晓龙告诉记者,呋喃聚酯(PEF)是一种由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制备而成的新型可降解塑料,产品对人体安全,生产过程绿色环保,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PET的优良替代品。这个项目曾获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企业组二等奖等荣誉。
  “过去的一年,尽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创新研发力度仍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中国科大先研院常务副院长康宇介绍,2020年,先研院知识产权新增申请量69件,同比增长53%。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核心。
  “十三五”以来,我省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首轮全面创新改革顺利收官,安徽创新馆启动运营。
  “根据国家批复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有关指导性文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一步从‘设计图’转为‘施工图’。着力丰富创新体系,增强创新磁场凝聚力。”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依托量子创新院,科学中心部署基于星地广域网络的量子通信、半导体量子计算、分子量子精密测量等18个研究项目。依托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机构,部署面向能源小分子高效催化剂研究、核磁共振MRI超导磁体系统装备、大功率器件封装测试、全脑尺度结构图谱系统、类脑芯片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依托聚变堆主机、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团队,布局超导电缆绞制、直线加速器、新型显示光学膜材料国产化制备、高温超导磁体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三年多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4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6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1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1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突破。
  打通创新链条,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膜,突破了传统离子膜分离方面的单一功能,赋予膜反应功能,在石油石化、煤化工、脱硫等含盐废水资源化、酸碱分离、有机酸生产等众多细分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认为是零排放关键技术。”中国科大先研院功能膜研究团队负责人说,从2009年至今团队开展双极膜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突破国外双极膜技术垄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双极膜材料制备工艺,建成双极膜中试生产线,膜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旗舰产品水平。相关专利技术目前正评估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公司实施成果转化。
  据了解,中国科大先研院目前已以“双极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双极膜”和“基于静电自组装的双极膜制备方法以及双极膜”两项专利评估作价入股,投资方以现金投资入股,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中科莘阳以推进“高性能双极膜的制备与应用”的产业化进程。
  以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不断转化,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一年,中国科大先研院有双极膜、大容量存储芯片技术等6个项目13项专利产权进行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高标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平台建设—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的融通创新链条,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出一个连接上、中、下游的“创新丛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