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7 16:55:00
|
查看全部
有图就有真相?
有时候,截图留证也不管用
从法律层面来讲,社交软件中的聊天记录确实很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证据包括电子数据。今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则解释了何为电子数据:网页、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电子文件。
据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与短信相关的劳动纠纷案件达1193篇,近5年来年均达到150篇以上,涉及微信聊天记录的相关纠纷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
当聊天记录变身呈堂证供,当真有图就有真相了吗?
2018年年初,微信官方平台“微信派”曾发表声明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这一声明是出于对公众隐私安全的考虑,但从取证的角度来说,也相应增加了难度。
据媒体报道,今年疫情期间,一位准备跳槽的职员,被其领导以微信群的方式承诺了加薪升职,决定留下,没想到,事后领导反悔,将其踢出微信群,而后解散了群聊。
尽管这名职员曾保留了一张加薪升职承诺的聊天截图,但他还是被该仲裁庭驳回了请求。驳回理由包括无纸质人事调动通知,截图没有具体日期、群名称和具体内容,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说明人事调整的内容。
有图为何不能还原“真相”?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民法专委会副主任安翔向中新网表示,证据要求考察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考虑到截图本身并非原件,可能受到篡改,在实践中,一般需要拿该记录的载体,也即手机、电脑进行核对验证。“仅凭一张被切割的截图,没有其他证据加以佐证,很难起到实际意义。”
电子办公时代,不仅个人容易受到影响,企业间的“线上约定”同样容易引起纠纷。采访中,一位律师向中新网记者提供了具体案例。
李文是北京A公司职员,今年,B公司的吴某以公司名义,用短信方式向他提出借款60万元并简单约定了利息。银行卡转账后,双方又通过QQ提供截图,互相表明“转账成功”与“收到”。
事后,双方因利息产生纠纷,李文认为,自己提供的QQ、短信消息十分完整,吴某应当支付利息。承办律师却认为,首先李文与吴某短信所约定利息并不明确,其次,李文与吴某的QQ截图金额并不能直接与短信所说借款联系起来,实际证明有难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取证技巧,因为不是专业律师,很难知道法庭会如何考量证据是否应当作为定案依据。”
安翔表示,取证一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电子证据因为技术性,更需要有证据保存经验的人才能更好完成。“比如由公证员完成公证后的电子证据,真实性会直接受到法院的认可。”

资料图:重庆涪陵红酒小镇一红绿灯处摆放警示牌,提醒市民在过斑马线的时候不能玩手机。陈超 摄 |
|